社会认知理论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人格心理学: 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7-08-24
  • 访问量:10174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人格理论。它试图将以上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有关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因此可以将社会认知理论视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的整合。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lbert Bandura(1925~ )、Julian Rotter(1916~ )和Walter Mischel(1930~ )。这里只简述Bandura的理论,后二者的理论将在本书认知主题一章介绍。Bandura发现,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Skinner式的直接强化。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直接的强化,个体也可以学习,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也可以从中得到学习。这颇类似于中国人所说的“见贤思齐”。因此,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如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在流行歌曲传播等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或模仿获得的。Bandura将这种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由于观察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情境中发生的,所以这种学习也被称为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这种理论就叫做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是替代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而不是直接强化,即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受到间接的强化。如Bandura让三组儿童分别观看一段电影故事,电影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是讲一个成人的攻击行为(对一个充气的橡皮人拳打脚踢),但电影的后半段则不同:第一组儿童看到那个成人受到奖励,第二组儿童看到那个成人受到惩罚,第三组儿童看到那个成人的行为既未受到奖励也未受到惩罚。看过电影之后,三组儿童分别被带到有玩具(如橡皮假人)的游戏情境中。研究者发现,第一组儿童在游戏情境中对玩具施加的攻击行为最多,第二组最少,第三组介于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Bandura et al,1963)。通过观察学习,儿童会学到不良行为,成为了一些人士提出限制电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的依据。

  深入研究观察学习就会发现,从观察到学习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等。首先,要注意到他人的某种行为,而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不同的信息,从而获得不同的学习。第二,人在没有示范线索的情况下仍能在头脑中保持原先观察到的信息,表象、言语符号等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三,这些记在心里的表象和言语符号又能转化为动作,使过去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第四,一个人虽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一种行为,但他是否愿意仔细地注意观察,或是否将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则取决于动机,而动机则与是否合适、是否值得等认知判断有关。如一个女孩子可能看到男孩子们打架,也在电视上看到各种武打镜头,但她却不一定也表现出相应的攻击行为。

  观察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还包括:当一个人模仿他人(榜样)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确定自己行为的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就是自我规范或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标准,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就是对相应行为的强化,Bandura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人由于具有思维和想象力,在行动前就能够预料可能的后果,能够事先设定目标并制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人的模仿或学习往往不是先盲目行动才看得到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尽管过去的奖惩经验会影响当下的判断和行动,但这些经验只是影响行为的因素之一,而且多与其他许多内在因素联系起来起作用的。因此,在外部强化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下,人的相应行为不仅不会减少或消失,反而会更为坚定。Watson和Skinner的行为主义相信,环境能够塑造任何行为,显然不能有效解释这一事实,即古往今来世界各地都有人不顾并宁愿忍受来自环境的打击而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人有时做事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外在的奖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当我们的某种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即使别人不在意,我们也会自我指责、自我惩罚。因此,人的行为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但行为又不是两种因素影响简单叠加的结果。实际上,外因、内因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Burger,2004,p.268)。

  环境(奖惩)塑造人格,但人也选择和改造环境(行为)以适合自己的需要(信念、思想、期望等)。人格只有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才能得到解释。由于Bandura强调发生在人际之间的社会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离不开内在的信息加工,所以Bandura称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认知理论。

  但Bandura似乎不重视遗传的作用。如果将遗传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因加以探讨,这种相互作用理论将能更加完整地解释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