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眉:我亲历的批判心理学运动

  • 作者:任仁眉
  • 来源/出处:炎黄春秋
  • 发布时间:2017-10-12
  • 访问量:1510

  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是从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那是1958年的夏天。开始我们单位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到北师大去开批判会,会议在大礼堂开,可能是全市性的,规模不小,参加的人很多;会议气氛凝重而严肃,在批判发言的过程中,时常有人领着喊口号,此起彼伏的,以增加批判的效果;大家的心情紧张而忐忑,好像心理学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地主老财或不法资本家,有同仇敌忾批倒批臭的气概。批判大会过后,回到单位又开各种层次的批判会,有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开的批判会,也有老师和同学们各自开的批判会等等,总之,那个暑假的生活内容,全部是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等到这年秋季开学,我们单位全体老师和同学,就到农村开门办学,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非党员教师,对发起这次运动的政治背景不清楚,更不了解有那些隐秘的玄机,但我估计在这次批判心理学的运动中,想要批判的基本要点,以及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定是有指导的,否则还怎么开批判会。而我所知道的情形,只是在我所参加的各种批判会中公开发言的内容。当时批判心理学的根据就是阶级分析理论,所有发言都是围绕着阶级分析这个观点。批判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人类是否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从大自然中发生发展演化的结果,从低等动物开始,经过亿万年艰辛地与生存环境的搏斗,造就人类成为自然界中最具智慧的生物,这些智慧体现在人类共同的心理规律中。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例如,心理学研究人(包括动物)是如何感知客观世界的,记忆过程有哪些步骤,以及思维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等等认知方面的问题。批判者则认为,人类没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因为人都是以阶级划分的,只有阶级的人,没有抽象的人;再者,人类的心理活动不可能只有单独的心理过程存在,而必须与心理内容相结合才行,因此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有阶级性的,都打上了阶级烙印;心理学只研究人类心理过程的共同规律,不研究与之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内容,这就是宣扬抽象的人,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反对阶级分析理论。其二,人类心理活动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心理学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的活动直接影响心理的活动,人类的心理过程是受到生物的和生理的规律制约的,因此研究脑和心理的关系,是心理学义不容辞的方向。批判者却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人是阶级的人,人的心理活动只能受社会的阶级地位制约,不能受生物规律制约;宣扬心理是脑的机能的观点,就是心理学中的生物化倾向,违背阶级分析观点。总之,以阶级分析理论为纲,批判心理学中的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和生物化倾向是这次批判运动的核心内容

  在批判的过程中,有人认为,要把阶级分析理论贯彻到心理的全部过程中是有困难的,难以理解;如果让低级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注意和记忆等不受阶级性制约,有共同规律,只让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受阶级性的制约,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这是当时在接受批判以后的群众中,比较普遍的退一步想法。如果按照这个想法定调,那末,心理学还是有一半可以保留的,至少教科书上关于低级心理过程的那些部分还是正确的科学的。然而,当时的批判指导者,并不希望这样的结果,他们是想把心理学彻底批倒批臭,扫地出门的,因此上面提到的看法遭到了迎头痛击。有人在批判会上高声说道,阶级分析的理论,对心理活动是贯彻始终的,不分什么低级或高级,高级心理过程受阶级性制约,低级心理过程也一样,感觉过程也是受阶级性制约的嘛。例如,资产阶级闻着香水是香的,因为他们觉得这很美,而无产阶级则闻着香水是臭的,因为他们觉得抹香水很丑恶;资产阶级闻着大粪是臭的,因为他们觉得很脏,而无产阶级闻着大粪是香的,因为大粪可以肥田,这就是阶级不同的人,感觉就不同嘛;心理活动怎么会只有过程,没有内容呢,把内容一说,阶级性就很明显了嘛;心理学只研究过程不谈内容,是极其错误的,就是想要宣扬抽象的人,宣扬反动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经过这番劈头盖脸,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批判,不同的看法只好销声匿迹。我们知道,感觉过程是心理活动最初级的过程,就是人们的视听嗅味触,这些都被率领在阶级分析理论的麾下,心理学就毫无藏身之处了。

  另外,在批判心理学生物化倾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有人认为,如果说心理活动都受制于社会性和阶级性,与生理机制和大脑活动无关,那么,在神经科病房中,那些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而丧失相应的心理机能的病人,如何解释呢?批判者说,很好解释,这些病人不是因为大脑受损伤而丧失相应的心理机能,而是因为他们的阶级立场不正确,所以才丧失心理机能,麦贤德(当时报纸上宣传的战斗英雄)就是例子。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当他与敌人战斗时,他的大脑被严重损伤后,心理机能并没有丧失,而是能继续指挥战斗,不下火线。拿出战斗英雄的事例作为批判的依据,是很有效的招术,因为当时谁也不敢拿战斗英雄说事,从此,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个定义,也没人敢再提了。

  要批判心理学的生物化倾向,巴甫洛夫学说是一定要涉及的。因为院系调整后,巴甫洛夫学说是作为心理学唯一的自然科学基础,如果它不被批倒批臭的话,心理学的批判就会是不彻底的。在批判巴甫洛夫学说的发言中,最令人不能忘怀的是,把巴甫洛夫学说与当时正在社会上批判的,经济挂帅和物质刺激联系起来。大家都知道,巴甫洛夫是用狗做的经典实验,在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必须要用强化物进行的,强化物常常是一块肉。有人就义正词严的说道:巴甫洛夫建立条件反射时,必须要有强化物,要给肉吃,不给就不能建立条件反射,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宣扬经济挂帅,物质刺激吗?这不是宣扬修正主义是什么?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服从组织分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不需要这一套,不需要经济挂帅物质刺激嘛。此言一出,举坐皆惊,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批判,说明发言者的挖空心思的深度,以及对批判的无限忠诚。话说到这个份上,已无商量的余地,巴甫洛夫学说只好甘拜下风,退出心理学的领域了。

  在批判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有人觉得仅用嘴巴进行批判还是不够的,要把手和脚都参加进来。我们单位,有建立多年的巴甫洛夫实验室,有研究动物行为用的实验房,有仪器设备及饲养的动物。有人就把饲养的实验动物,装在笼子里,放在一辆三轮车上,贴上标语,打着锣鼓,在校园内游行,嘴里还不断地高喊着,看哪!这些畜生,每天吃香蕉,吃苹果,吃牛肉,吃人民的血汗,剥削人民,这就是心理学的方向,这就是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当当!通过这次动物游行以后,饲养的动物纷纷被处理,实验室被拆卸关闭,有关生物和动物方面的研究也随着叫喊声和锣鼓声下台了。

  这场所谓的“学术”批判,是由反右运动后的政治形势,加上有些人中了极左思潮的毒,跟风随大流上演的一场政治闹剧罢了。如果当时没有政治背景的支撑,而又有自由辩论的气氛,批判会一次都不可能开完,发言者就会被轰下台。批判会的发言内容,用不着专业人士进行反驳,一般老百姓也能把它驳得体无完肤,因为这些言论连普通常识都不顾了。老百姓绝对不会认同资产阶级闻着香水是香的,而无产阶级闻着大粪是香的论点;他们也一定不会相信只要无产阶级的立场坚定,大脑损伤后,就不会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说法。从理论上看,想用阶级分析理论来替代或排斥心理学是反科学的,会走向极其荒谬的地步。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一般规律的学科,心理学认定人类心理活动是有共同规律的,不同阶级或不同国籍的每一个正常人,都继承着祖先遗传下来的各种共同心理特性,他们是由生物的、生理的以及社会的活动规律制约的。试问,如果不同阶级的人,就有不同的心理规律,那末,不同阶级之间还有可能交往吗?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批判还能听得懂吗?中国工人阶级制造的商品,外国资本家还能购买吗?还能开展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吗?不可能。人类正是因为有共同的心理特性,有共同的需求,才有可能进行交流,开展竞争,互相批判和争斗;正是有共同的规律,和共同的需求,才可以互相协商、妥协、和解以达到和谐和双赢。这些现象不正在我们的身边进行着吗。人类出生以后,都处于各自的阶级地位中,这是后天的生存条件,一个人的阶级地位是可以变化的,并不一定是终身一贯的,它们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但是,精神领域是广阔多样而内容极其丰富的,在精神领域的一些方面,进行阶级分析,是可以的,但绝不是精神领域内的所有方面都应该被纳入阶级分析的旗下;尤其是各种心理过程,无论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因为它们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形成的规律,已经牢牢地刻印在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之中。换句话说,不管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对香水和大粪的态度如何,闻着香水都是香的,闻着大粪都是臭的,因为根深蒂固的感觉过程规律,不会由于后天的,不一定稳固的阶级地位的不同而受到影响的。

  批判者之所以出现如此低级的常识性谬论,还有一个错误的结,就是把形式和内容混为一谈,把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揉在一起,难解难分。他们说,人们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都是一起产生的,不可能有某一种心理过程单独存在,阶级的影响就在其中;而心理学把每一种心理过程分离出来研究,就是要研究抽象的人,反对阶级分析。这句话的前半部还算正确,但是整句话就不正确了。其实,发生心理活动时,不仅有心理过程和心理内容存在,还有神经电生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和流体力学等等过程相伴随,这些过程虽然都是同时发生的,又都可以一样一样地分析出来进行研究,心理过程也是一样。分析和综合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每一个事物或事件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如果不进行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呢。心理学并不完全排斥阶级分析,后天的社会经济地位,甚至生存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条件等,都可以对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这些也是人类的共同规律。

  批判虽然是一场荒谬的闹剧,危害却是长久的,使心理科学停滞和倒退20年,使心理学工作者浪费20年的时光,代价是巨大的。1958年夏的批判运动结束后,秋天开学时就让全体老师和同学,甚至1958年刚入学的新同学,都到农村或工厂接受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为期一年。回校后社会上开展了对巴人人性论的批判活动,这对心理学来说是在劫难逃的,差不多又进行了半年多光景。到了60年代初,可能是上面的观点或者政策有所变化,心理专业的日子好过了一点,不让开课的人,如右派分子也让开课了;不让开的课程,如动物心理学也让开了;过去每年只招10名学生,这两年也增加了招生名额,好像是心理学又有了用处。但是好景不长,1964 年四清运动开始,一切又回到1958年,右派分子不能开课了,动物心理学停开,教师们抽调参加四清运动,大大地削弱了教学工作。1966 “文革”开始没有多久,哲学系的工宣队领导就宣布撤销心理专业,从此心理学被赶出校门,全体教师和留校学生参加运动,参加劳动。在这期间,多位老教师受到皮鞭抽打的侮辱,甚至勒令一位老教授,刮掉脸上的胡子,举着牌子,一个人在湖边游行,遭到围观殴打,致使这位老教授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另外,在各种批判会中,心理专业也是被批倒批臭的靶子,最爱提的就是,心理专业17年培养的学生有2/3都是 “废品” ,并有黑名单一张,指名道姓,谁谁是“废品”等等。其实,所谓“废品”就是这些年留校的以及分配到全国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都是教心理学的老师。从这张名单可以看到,当时学心理学的和教心理学的人,是被人无端指责的对象,这些人的遭遇是可想而知的。在干校劳动时,有人在小组讨论会上不知轻重地说,心理学的规律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清楚直白,难道还要批判吗?此话一出口,就受到大范围的围攻批判,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复辟的新动向。批判中,有人声色俱厉地说,要用铁扫帚钢扫帚把心理学扫到垃圾堆中去,让它永世不得翻身。这种气氛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

  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给社会也带来许多恶劣的影响。在文革中流行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反动血统论,就是全面贯彻阶级分析造成的谬论,他们用出生的阶级地位来判断一切,完全违背了科学的心理规律,造成了昨天还是革命干部的儿子,参加红卫兵,今天就变成为走资派的儿子,成了黑五类这种可笑的事件。在儿童教育领域中,也完全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按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适当的教育,而是不管多大的孩子,一律用成人式的阶级教育,孩子们根本听不懂,完全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在有些精神病院,不承认心理是脑的机能,认为精神有病,就是思想有病,把精神病患者看成是生了政治思想病,不用适当的医疗手段,而是成天向患者宣传毛泽东思想,背毛主席语录等等,把病人折腾得不能睡觉,其医疗效果可想而知。

  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运动过去50多年了,文革结束后,当年那些批判的言论,不攻自破,再也没有人提起;当年充当批判炮手的人们,也很自然地回到了心理学的工作岗位,把过去那套被自己批倒批臭的理论,得心应手地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现在把这段已经遗忘的历史翻出来,是希望像这样可哭可笑的事情不要重演,也希望每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要真正地想明白再说再做,如有压力,就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不要人云亦云,言不由衷,跟风随大流。研究科学的人说话是要有根据的,不能胡说八道。当然,更不要居心不良,别有所图,否则那就成科学的罪人了。折腾一个学科,付出的代价是无可计量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及心理系1954—1994年教师)


(转载自《炎黄春秋》2010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