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引之序言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心理学导引
  • 发布时间:2017-11-02
  • 访问量:2147

欢迎你成为本书的读者! 欢迎你来到心理学的课堂! 从此时此刻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学的神秘领域,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去经历一次激动人心的求知探险之旅。

编写本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基于我们对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我们的普通心理学和公共课心理学教材长期沿用前苏联的话语系统,充斥着晦涩难解的(从俄文翻译而来的)的定义和“理论”, 加上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意识形态色彩的道德说教, 还有一些贴上心理学概念标签的用不着写进大学教科书的日常经验或常识。 这些经验或常识本来很容易懂,经“心理学家”一讲,反而把人弄糊涂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是充满挑战性且生动有趣的。心理学的知识来自具体的研究, 要通过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才能获得。 例如,要提出假设,设计一套研究程序或过程从而获得数据或事实材料,再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 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从而验证假设。 写心理学教科书必须持有这种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关注心理学家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引导读者去体会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但如果只有数据、统计,没有人,没有活生生的“心理”,心理学研究也会失去意义。心理学还必须有“人性”、“人情”,要与人的心灵世界、与人的心理生活息息相通,并且有助于人的潜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公共课或通识课心理学教材中更应强调这一点。心理学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要求我们精选心理学的内容,将那些既能体现科学精神,又富于人文关怀和实用价值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大学生们能够经历心理现象的探索,感受心灵世界的丰富,加深对人性的感悟,提升自我的生活质量。 出于这种认识,编写组自始至终都是按照以下工作方针来写作的: 基于科学、关怀人性、联系实际(Science,Person, Life)。

为此,本书的编写者在精心组织教材内容方面很下功夫, 采用国际通行的课程内容。 为了保证这一点, 我们对主要参考书的范围做了严格规定: 即 2000 年以来翻译出版和从台湾引进的心理学导论性质的教科书。具体而言,这些教科书是:

1.张春兴( 2005):现代心理学(第 2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Gerrid, R. J. & Zimbardo, P. G. (王垒等译, 2003):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Coon, D. (郑钢等译, 2004):心理学导论(第 9 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Rathus, S. A. & Valentino, L. (尤瑾等译,郭永玉审校, 2006):当代心理学导引(第7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Eysenck, M. (阎巩固译, 2001):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就是在消化提炼以上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的,从其他文献中获得的内容则是局部的、 枝节性的或佐证性的。

但是,以上教科书都是大部头,篇幅很长,至少在 70 万字以上。这似乎也在成为国内教科书编写的一种趋势。如果说专业课教学也许还用得上这样大而全的教材,公共课或通识课则适宜小而精的教材,即篇幅较小但体系完整, 同时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典研究和发现等知识传达上是到位的,真正专业水准的。 我们感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写小部头的教材不比写大部头容易。

除了内容的更新和提炼,我们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翻译文字不免带有翻译的色彩,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在汉语表达方式和习惯上也有差异。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尽可能做到文字简明流畅,尽可能用中国大陆习惯的标准的现代汉语来表达该课程的知识内容。 尽最大努力用现代汉语讲西方的心理学, 也就是说, 我们试图用一种新的话语系统来讲心理学。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事, 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希望读者读这本书要比读翻译的书或台湾学者的书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所传达的心理学知识。另外, 心理学的呈现方式离不开各种图表,本书虽然比以上参考书的篇幅小得多,但在使用图表传达知识上,却是特别慷慨的,当然前提是所用图表对于传达有关知识是必要的, 且比单纯的文字叙述效果更好。

本书是湖北省部分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教师联合编写的。各章撰稿者是:第一章,心理学概观,华中师范大学郭永玉;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湖北大学张立春;第三章,动机,郭永玉和沙洋师专朱晟华;第四章,学习,长江大学朱晓伟;第五章,认知过程,江汉大学黄渭、揭水平;第六章,情绪、压力与适应,湖北教育学院洪波;第七章,意识,华中师范大学王伟;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华中师范大学范翠英;第九章,人格,郭永玉;第十章,人生的全程发展,中南民族大学王磊;第十一章,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湖北师范学院王文;第十二章,社会情境中的人,武汉大学钟年。 王伟负责组织工作和第一阶段的统稿工作, 郭永玉提出编写思路并负责第二阶段的统稿及最终的定稿工作,研究生黄端、王小妍和张钊协助主编做了一些工作。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赵宏主任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红梅女士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编写一本好用的公共课或通识课心理学教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国内很多同行都尝试做过这件事,因此同类教材汗牛充栋,每一种都各有特色,积淀着编写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事实上得到广泛采用者是极少数。尽管我提出了较高的标准, 即站在新世纪的高起点上,对心理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一番全面的更新和提炼,然而究竟实现得如何,还是要由读者来裁决,也希望读者多提出批评和建议。

郭永玉

2006 年秋于武昌


(来源:《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