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基雅弗利主义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研究  > 马基雅弗利主义

正确对待当前社会中的马基雅弗利主义现象

  • 作者:汤舒俊, 郭永玉
  • 来源/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 发布时间:2018-07-26
  • 访问量:2708

  马基雅弗利主义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马基雅弗利, 在认知上, 主张人性恶,坚持利己的价值观,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现实的既得利益和潜在的或得利益;情感上,表情冷酷,不易为忠诚、友谊所动;行为上,动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控制和影响他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当前,在名利的驱使之下,马基雅弗利主义在我们身边大行其道。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厚黑学与马基雅弗利主义有很多相一致的因素,只是厚黑学很多时候比后者更多地被仁义道德所包装, 因此可能更具有隐蔽性。 马基雅弗利主义或厚黑学流行于当下社会的原因可能包括三个方面。

变态的反弹

  第一,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段时期,国家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狠斗私字一闪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定程度上否认了个体的正当利益。加上当时的“运动”不断,国人经历了严苛的道德钳制。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环境变得相对宽松,曾经受抑的自我利益和自我诉求开始觉醒。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那些背离人性也与市场经济冲突的道德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人们开始以更现实、更实用的方式来寻求自我利益的补偿和张扬。

  第二,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原有的制度原本缺失或失效废弛,新的制度往往来不及补充更新,在世俗名利的驱使之下,一旦胆大妄为者为谋利,不惜违规违章,且违规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这种投机取巧者得利而遵规循矩者吃亏的错象,在正向强化违规者的同时也负向强化了守规者,结果使得利者更加肆无忌惮,而吃亏者则模仿追随。

  第三,流行媒体热衷于聚焦传统文化中的厚黑元素,书刊报纸中与厚黑学相关的内容充斥于坊间,影视作品则大肆传播宫闱秘史,醉心于帝王之道的阴谋权术,使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放大,流行媒体成为马基雅弗利主义效应放大的公共空间。

与社会经济成功不相关

  美国学者曾对不同行业,包括会计师、银行和商业流通等不同领域内调查马基雅弗利主义与社会经济成功的关系,结果却是马基雅弗利主义与社会经济成功是无关的,甚至负相关,讲究严格自律和高度职业操守的会计师行业甚至直白地表达出了对马基雅弗利主义的排斥。马基雅弗利主义适于短线交易,却悖于长期博弈,能够帮助获一时之利,但不能获一世之利,短期来看是助人,长远来看是害人。

  马基雅弗利主义的流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不是好事,一个人若成天琢磨着耍阴谋,搞欺诈,玩手腕,会诱发个人的不良品质,使深隐于心底的阴私沉渣泛起,并将个人的成功寄于歪门邪道。一群人若整天忙于生诡计、斗心思、弄权术,会人为制造许多隔膜、纠葛和误解,极大地增加个人的防范成本和社会的交易成本。

健全体制 匡正厚黑流弊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马基雅弗利主义受人追捧,是以社会转型期体制的缺陷和制度缺失为前提的。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在权力制衡和相互监督的前提下,有破有立。一方面制定并完善包括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执行细则在内的系列制度及其配套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清除暗箱操作,清除潜规则,消除马基雅弗利主义可能发挥作用的阴暗角落,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其次,要匡正厚黑流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管理组织和执法机构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作为。在过程上,要综合采用符合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道德的手段来共同建立和维持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使个体利益在既定的秩序中实现。在结果上,要注重纠偏矫差,让“马基雅弗利”不利,让厚黑者所得不厚,同时让循规守矩者得利益,得声名。

  再次,要肯定个人正当利益与需求,同时强调个体必须以合法合规的方式来主张。因为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但是个体对其利益的主张应有一个边界线,那就是个体在获得个人需要的利益时,获得的方式、手段必须正当,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德和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获取。

  马基雅弗利主义会因为社会转型、规则失序、道德失范而猖獗一时,也会因为社会发展、法制完善、道德重塑而退出历史舞台。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年/1 月/25 日/第 009 版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