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体验中的个体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 《人格心理学: 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8-07-28
  • 访问量:3681

  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情绪能力和倾向,而先天和后天影响的相互作用又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特的个体。有关情绪体验的研究常常存在这样的模式:对于所有的正常人,情绪似乎起着相似的作用,但人们对特定情绪的感受性、引起情绪的强度和人们调节情绪的技能都有显著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情绪差异可以说是将不同个体长期地、可靠地区分开来的稳定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有使我们全部生活染上个人色彩的情绪倾向。了解情绪行为中的个体差异已成为人格研究的焦点,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就是考查这种个体性的发展。

  • 个体情绪体验的来源

1、大脑的活动

  大脑中有专门用来调节情绪的特殊结构。我们前脑的两侧部分在调节情绪上似乎有专门的分工,调节消极情绪,如悲伤、害怕、憎恶、生气是前脑右侧的工作,而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如高兴和愉快,则是前脑左侧的功能。当消极的、令人沮丧的情绪产生时,前脑右侧的活动比左侧的强烈;而积极的、令人愉快的情绪被唤起时,则是前脑左侧更积极。

  此外,当大脑中某一区域很多时候比其他区域更积极时,人们会更容易形成某种情绪倾向。当前脑各区域不同水平的活动长时间稳定,会引起个人积极或消极情绪感受性的可靠差异。前脑右侧特别积极的人容易害羞或害怕,对消极事件容易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相反,前脑左侧活动更积极的人对积极事件反应更强烈,往往会更热情和快乐。

  大脑机能的这种不对称性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出现,而且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即使是这种基本机制也会受经验的影响。例如,兴奋剂能通过提高前脑左侧的活动性来缓解郁闷。经验能持续作用于可能会导致不对称性的神经传导水平。尽管大脑活动构成了个体情绪体验重要差异的基础,我们也许是以某种大脑活动的模式出生,但也可以被后来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修改。

2、 气质

  大脑活动是构成个人气质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者认为,气质由三种成分组成。(1)正向情绪性(positive emotionality),或亲近性,是指一个人热情、社交和快乐水平。有较高亲近性的人会积极融入周围环境,以愉快的、乐观的精神和活力去追求奖励。(2)负向情绪性(negative emotionality),或焦虑性,是指一个人的易怒和恐惧程度。有较强焦虑性的人在周围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得退缩,常常紧张不安地通过害羞和懦弱来逃避惩罚。(3)自我约束(self-regulation)或自控性(constraint)。有较强自控性的人很谨慎,也很温和,而较低自控的人则容易冲动和激动。

  我们天生就有某些情绪倾向,就时间上来说,个体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倾向是很稳定的,也是很可靠的情绪特征。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气质会因为他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在时间上,多多少少有些变化。当一个人能满足形势需要,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战胜挑战时,个人的情绪类型就能良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而当一个人难以满足需求、不能克服挑战,就是一种不良的适应。良好的适应激励正向情绪和自尊,从而加强“轻松的气质”,与此同时还逐渐改变“困难的气质”。

3、社会化

  我们所受的教育对情绪体验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主要的社会规范和所在文化的价值。这种社会化过程教会我们如何行动,对情绪也同样起作用。我们学会在何时何地来表达特殊的情绪,也知道他人会期望我们表现何种情绪,以及他人又会做出何种反应。榜样和模仿、奖励和惩罚,还有直接的教导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的情绪生活。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化都有直接的作用。即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与其他人相比,父母的某些情绪反应还是会对儿童产生更大的影响。父母有可能提供情绪反应的榜样(也许并非刻意)供儿童模仿。研究发现,婴儿的情绪体验随时间推移与母亲的情绪体验越来越相似。如果一个母亲经常很开心,她的婴儿也会很开心;如果这个母亲常常生气,那么婴儿也就会常常生气。

  •  情绪体验的个体差异

  大脑活动、气质、依恋类型和社会化的各种影响相互结合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独特的个体。因此,我们都能体验到同样的情绪,但我们识别和调节感觉的能力、情绪强度、以及我们对哪些情绪更容易体验的倾向性都有所不同。以下我们将从情绪强度和情绪智力两个方面描述个体在情绪上的可能差异。

1、情绪强度

  高情绪强度者往往比他人体验到更强烈、而且更多变的情绪,而低情绪强度者通常的情绪体验是温和的,而且波动是缓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情绪,但对同一件事,高情绪强度的人会比他人感受到更加强烈的情绪。高、低情绪强度的人在快乐和幸福的测量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对较高情绪强度者而言,快乐意味着有很多能让人兴奋或感到生机勃勃的事件的心理体验;而对于低情绪强度者,快乐是一种对平静和忍耐的满意感。总之,他们仅仅是情绪体验上的不同,并无好坏之分。这两种人在事业和工作上都能取得成就,只是方式不同。

  无论好坏,女性的情绪强度往往比男性更高。一般来说,女性在一生中体验到更多的“强烈的、易变的情绪”。对此,我们不能太过于强调,因为女性和男性当中都有高情绪强度者和低情绪强度者。那种普遍地认为女性都是高情绪强度,男性都是低情绪强度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是总体上看,男女两性的平均情绪强度存在着性别差异。

2、情绪智力

  与情绪强度相比,控制情绪的技能对我们来说往往更重要。人们在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如何恰当体验情绪的技能上存在差异。情绪智力包括三类能力:对自身情绪准确的评价和表达,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有效调节,利用情绪去形成动机、计划并在一生中取得成就。这些能力受许多人格特质的影响。

  一旦某种情绪产生,对情绪敏感的人就能准确地辨认出来。而自我意识会促使对自己内心状态的正确了解,所以会影响到情绪智力。人们在洞察、了解他人情绪的移情上是有差异的,甚至人们传达给他人的情绪表现也是不同的。与弱表现倾向的人相比,有很强表现倾向的人会自发采用更生动、更常用、更持久的面部表情。这些用来理解和交流情绪表现的技能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许多时候都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有益于亲密关系,像恋人们就需要了解对方的感受,而移情和表现实际上与其婚姻的满意程度是相关的。

  情绪调节包括一个人用于控制情绪唤醒而使那种成功的人际作用成为可能的所有策略。它包括:改变人的注意焦点(“我试着不去想它”),对事件形成新的概念(“他并没有真的受伤,那只是特殊的影响”),有计划的策略(“让我们把这个大礼物留到最后”)以及行为控制(“慢慢地做一个长的深呼吸、放松”)。情绪调节通常包括两种意图:(1)保持有利于个人目标实现的心情和情绪,(2)使有碍于个人目标实现的情绪最小化,或对其加以阻止。知道如何调节情绪的人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抑制失望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