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 《人格心理学: 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8-07-28
  • 访问量:3044

  自尊和自我一样,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概念之一。自尊是个体做出自我价值判断后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自我情感方面的内容。自尊可被分为总体自尊和具体自尊。根据时间的稳定性,自尊也可被分为特质自尊和状态自尊。自尊的测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方法是测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一是James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二是Rogers的观点,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一致会导致个体自尊下降。但许多研究者认为,自尊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只需测个体对目前状况的感受即可,无需测量理想自我或抱负,如“我自己感觉良好”,“总体来说,我对我自己很满意”,“我有时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好”,“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等等。只要让被试回答这些不同的问题,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然后与常模比较,即可得出个体的自尊水平。不过自尊问卷都是以自我报告形式施测的,因为这种问卷存在着很严重的社会称许效应,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一些研究者开始使用间接的方法测量自尊,如内隐联想测验,该测验主要是要求被试将与自我有关的词和正向词归为一类,与自我无关的词和负向词归为一类,与此同时测量其反应时。然后再让被试将与自我有关的词和负向词归为一类,与自我无关的词和正向词归为一类,同时也测量其反应时。前后两种反应时之差即所要测量的内隐自尊。但这类测量方法的信效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研究发现,自尊的分数呈负偏态分布,即多数人的分数在高分端,只有极少数人的分数处于绝对的低分端。不少研究者对高低自尊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认知、动机还是行为表现上均有所差异。

  低自尊者始终受自我保护动机的制约,不敢探索自我概念,希望成功,却害怕因失败而失去原有的自尊。他们不希望自己很突出,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而高自尊者则相反,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受自我提高动机的驱使,他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会给自己设置更合适的目标,追求成功以提高自尊,希望自己更优秀、更突出。既然高自尊能使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而低自尊和焦虑、恐惧、害怕、社会拒绝相联系,我们应该尽量获得高自尊。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有利于自己的思维来维持自尊。例如,我们可以用自我提高策略,尽量地寻找关于自己的积极信息,并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那些模糊的信息,以此维持自尊。对一件事情,人们可以用有利于自己的归因方式解释,把成功归为自己的原因,把失败归为别人的原因,以此维持自己的自尊

  当然,维持自尊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可以用多种风格的促进自我评价的思维来维持自尊。在维持自尊的方法中,甚至还包括自我欺骗法。一些人可以通过欺骗自己,使自己维持在舒适的状态,满足于自己是如何伟大的幻觉之中,以此来维持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