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精神的追寻》
  • 发布时间:2018-10-13
  • 访问量:1784

  对任何一种心理学或一个学派下定义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也不一定非下定义不可。就是现在,如果要我们对心理分析、行为主义或人本心理学下一个定义,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但一种新的学派兴起的时候,尤其当它的创建者们要刻意强调这种新学派的新意和价值何在,并力图寻求承认的时候,基本的界定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超个人心理学又是用的一个新词作为其名称,所以,界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了。

  在了解定义的沿革之前,我们先追溯一下这个词的起源。根据Vich(1988)的报告,在1967年至1969年的讨论之前,“超个人心理学”作为一个短语、名称或头衔来使用似乎还没有记载。但是,“超个人”这个术语的使用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了。

  作家和哲学家Dane Rudhyar在其《整体之歌》(Rhythm of Wholeness) (1983)中论及他使用过这一术语,并说可能与荣格有关:

  因为拉丁语前缀“trans”有几种含义,所以,“transpersonal”一词意义不明确。对于当代心理学家和“意识运动”的参与者,这个词被用于表达一种超越个人层面的存在状态或意识状态,以及任何直接间接地去经验或更好地理解这种状态的尝试。然而,我自1930年开始就用这个术语表示通过个人所发生的行为,但这种行为起源于超越个人层面的活力的中心。这种行为使人类个体关注精神能量的流动、远离俗世的观念、或实现这样的目的,即引起、帮助或指导改变的过程。(Vich,1988)

  Rudhyar在脚注中说:“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使用这一术语的人——尽管荣格可能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在德语中用过这个词。”

  Rudhyar关于荣格使用过一个对应的德文词的推测是正确的。1917年荣格在德文版的《分析心理学文集》中用过“ueberpersonlich”这个术语,这本书的经荣格认可的英文译本由Constance E. Long翻译出版(Jung, 1917/ 1920)。在《潜意识过程心理学》部分,Long将“ueberpersonlich”一词翻译为“superpersonal”。在随后的译文中就使用了“transpersonal”。

  荣格偶尔修订他的著作,1942年前“潜意识心理学”(修改过的章名)这一章的标题是“个人和集体(或超个人,即transpersonal)潜意识”。正文包括如下文字:“我们必须区别个人潜意识与非个人或超个人潜意识,我们将后者也叫做集体潜意识……”可见在荣格那里,超个人潜意识就是集体潜意识,这意味着集体潜意识具有超个人的性质。

  荣格在德文中使用“超个人”一词的对应词是1917年,英文译本中出现“超个人”一词是1920年。但Sam Shapiro发现第一个用英文写作而构造和使用“超个人”这一术语的人是威廉·詹姆斯。Shapiro根据的是詹姆斯的传记作家R.B. Perry在《威廉·詹姆斯的思想和性格》第二卷(1936)中描述的一份詹姆斯为哈佛大学的一门哲学课程准备的讲课提纲,这一提纲包括很长一段关于理想主义的讨论,但在后来的斯坦福修订本和《哲学问题》中都没有出现。贝克莱曾被指责为虚无主义,但贝克莱予以反驳。詹姆斯为贝克莱辩护,他将“思维的整个现象学方法”的引入归功于贝克莱,同情贝克莱反对天真的现实主义,最后以怀疑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立场:

  现象学或理想主义通常被指责为否认经验的“客观的”重要性。讨论如何澄清“客观的”一词用于此处的若干含糊之处是重要的。一种观念表达“客观”意味着它表达了如下情形中的一种: 1.超个人的——就是说,我的客体也是你的客体;2.超肉体的——就是说,我的客体在我身体之外;3.超脑的——就是说,可能在我身上,但在我脑子之外;4.超视觉的或超触觉的——就是说它被定义为“科学的”实体(像原子或以太波);最后,5.干脆是超心智的——就是说它被看成完全“不可知的”……(Vich,1988)

  Perry指出这份印刷好的讲课提纲,是詹姆斯在1905年—1906年期间准备的。詹姆斯构造的这5个都带有前缀“trans”的术语显示出其思想的创造性和系统性。这个讲课提纲是哲学的,在所引用的段落中没有提到心理学。但是,在今天超个人心理学所考虑的许多问题范围内,可以看到这5个使用前缀“trans”的术语所涉及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

  Vich在报告的结尾议论道:

  有关詹姆斯的那则文献值得注意,尽管不十分令人惊讶。美国心理学之父所创造的一个术语现在被用来独立地标志一种完整的心理学观点。像许多詹姆斯的工作一样,今天的超个人观点是一种以研究整个人的心理生活为基础的经验和知识。(Vich,1988)

  詹姆斯和荣格是最先使用“超个人”这个词的人,这一发现绝非偶然。下文我们将要论及,他们二人恰恰也是现代超个人心理学的重要先驱。因此,这里的探讨远远超出了词源学的范畴,而是一种思想史的研究。

  1992年,Lajoie和Shapiro总结了超个人心理学自诞生起23年来有关定义的英文文献, 他们从有关著作、杂志和报刊中共找到202条可以被称为定义的陈述,并将它们编入一本参考书中。在202条原始资料中,他们又着重研究了40条,写成《定义超个人心理学》一文(Lajoie & Shapiro,1992)。以下我们从这40条中选取几条有代表性的定义,并介绍Lajoie和Shapiro在这项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定义, 再从1992年以后的文献中找出几条定义,最后找出一些共同的要点。

  (1)在这40条中有4条是苏蒂奇对超个人心理学所下定义的不同表述,在以后的发展中,它们是被引用得最多的一种定义表述。这里只引述1968年苏蒂奇在《人本心理学杂志》上宣布超个人心理学诞生的那篇文章中的定义,这也是关于超个人心理学的最早的定义:

  超个人(或第四势力)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形成的一种势力的名称,一群心理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对人类的终极能力和潜能问题感兴趣,但这种问题无论在“第一势力”即实证主义或行为主义、“第二势力”即经典的心理分析那里,还是在“第三势力”即人本心理学那里,都没有得到系统的考察。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如下主题的科学研究和负责任的践行:成长(becoming)、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合一意识、高峰经验、存在价值、入迷、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天赐之福、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精神、惟一性、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 超越的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cosmic self-humor and playfulness);最大限度的感知能力的发挥、反应与表达; 以及一些有关的观念、经验和行为。(Sutich,1968,pp.77~78)

  1983年第1期《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又重申办刊宗旨,其中的定义除以上内容外,还增加了几个研究主题:静修(meditation)[1]的理论与实践、精神之路、慈悲等研究主题。

  (2)下面一个定义比较简明: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定义为终极的或最高的意义和价值的心理学,研究这一领域的心理学家必须准备从这种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去考查一切制度和活动。(Green & Green, 1971, p.42)

  现在看来,从这种角度下定义,可以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最高级而又最朴实的经验的心理学。所谓最高级的经验,是指有关终极价值的体验;所谓最朴实的经验,是指这些经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它是一种生存方式,是关注终极价值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它也可以通过练习(如静修)而体验到。

  (3)下面一个定义涉及到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象、方法论以至态度和背景等深层含义,它出自《超个人心理学会时事通讯》:

  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1)精神心理学(spiritual psychology):有关神秘主义和精神成长的心理学领域。(2)对人类潜能的更高领域的非还原论观点。(3)对人类潜能和更高状态的科学/学术研究。(4)元理论:关于产生假设和理论的一套态度。(5)在理解超个人心理学时,不在于其内容是超个人的,而在于其背景。(Frager, 1979, p.6)

  几年后,Frager在以美国心理学会(APA)超个人心理学兴趣小组的名义散发的时事通讯材料上,对这个定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特征包括:关注整体的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精神;对各种意识状态的兴趣,包括假设觉醒的意识并不是最高的或最令人满足的状态;对终极价值和法则的兴趣;一种哲学的取向,不仅包括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而且包括现象学和其他可供选择的哲学;对人类潜能的开放态度,特别感兴趣的是最佳的健康状态、创造性、转换和超越;以及将这些思想运用于科学研究、教育、商业、心理治疗、精神修炼和精神成长。(Frager, 1983, p.2)

  (4)以下是从Williams的一本讲义中搜集起来的作者对超个人心理学的不同界定:

  超个人心理学——(1)也可以被理解为超越心理学。(2)研究不同的意识状态和超越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如何导致和谐的个体,即心理、身体和精神(mind、body、spirit,可简称为心身灵)整合的个体。(3)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会扩展个人的边界并使其变得清醒、长进,也能更多地整合他的潜能。(4)研究整体的人,强调身体、情绪、智力和精神本性的协调整合。(5)将注意焦点集中于内在经验和个人的内在自我(inner self)。(6)对人类潜能持一种更为进化更为整体的观点,并且预言人类意识的一个新的层次和一种更高的生命境界。(7)特别注重研究意识的异常状态。(8)试图提出一种关于良好状态(well being)的整体的综合的取向,即心理、身体和精神的协调统一的观点。(Williams, 1980,pp.14,18,53,54,89,90,116)

  (5)下面一种定义共包括10个方面,这里摘取6个重要的方面:

  超个人心理学是:(1)人类健康和潜能的心理学,它以杰出人物为例证或榜样,将个体视为走向完美人性发展过程中的存在。(2)是一种关于整体的人的研究取向。(3)是这样一种心理学,它穿过个人走向超个人, 探索一种完善人性的过程,包括认识到神性在我们心中。(4)是承认和研究意识的不同状态的心理学。(5)是一种深度心理学。(6)超个人心理学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精神心理学;它承认人类既被性和攻击力量所驱动,也被合一的力量所驱动,并与神圣的体验相联系。(Hutchins, 1987)

  (6)以下两种表述均出自超个人心理学院(ITP)在有关工具书或为招生而印制的小册子上的介绍文字:

  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精神、高峰经验、超越经验以及它们与整个人类存在的关系。它主张提供最广泛的理解人性的方法从而对人性的终极维度进行科学研究。(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1989)

  超个人心理学是在19和20世纪的西方心理学的基础上,整合主要精神传统的洞见和智慧。超个人心理学主张人类经验的“终极”维度的科学研究,它为理解人性并帮助人充分地发展潜能提供最广泛的途径。(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1991)

  (7) Lajoie和Shapiro对他们认为较有代表性的40种定义进行了分析。在这40个定义中出现15次以上的主题有:意识状态、最高的或终极的潜能、超越自我(ego)或个人的自我(personal self)、超越、精神。下面一些主题出现次数较少,但至少出现了5次:超个人的经验、跨文化(亚洲、东西方)、内在状态、合一的意识、整体的(观点)、改变、神秘(主义或经验)。在这些主题中,他们认为“合一的意识”应该包含在他们的新定义中,因为这个主题也暗含在许多其他定义中。很多主题出现次数较少或只出现了一次,例如:宗教、人的新形象、研究领域的综合物、超心理学、灵魂、能量、力量、深度自我(deep self)、普遍的意识、入迷、慈悲、开放、直觉、植根于存在、扩展的意识、长青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2]或心理学、神或上帝、形而上的、静修、以及人性所能达的。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如下陈述作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准确的和当代的”定义:

  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人性的最高潜能的研究,它承认、理解和实现人的精神、合一的意识以及意识的超越状态。(Lajoie & Shapiro,1992)

  他们希望这个定义简明扼要又具有综合性,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

  (8) 1993年出版的《超越自我之道》,是一本有广泛影响的权威性的文集。在本书绪论中,作者们先定义超个人经验,后定义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经验是指同一性或自我超出个人的界限,达到人类、生命、灵魂和宇宙的广阔领域所产生的经验。而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对超个人经验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相关问题包括超个人经验和发展的性质、种类、原因和结果,以及因超个人经验而形成的心理学和哲学观点、艺术、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等等,或者寻求如何去引起、表达、应用和理解这种经验。(Walsh & Vaughan, 1993, pp.3~4)

  (9) 新近的定义,一方面从语义学上去考察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另一方面从这种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去下定义。从语义学上看,前缀trans在拉丁文中第一种意思是高于和超过(above and beyond)。相应地,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对高于或超过个人状态的经验的研究。这种定义在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初期特别被强调。前缀trans的第二种意思是穿过(across)或到另一边去(to the other side of)。相应地,超个人心理学就是研究经过个人到达超个人的历程,超个人心理学不是不研究个人或自我(self),而是将个人或自我扩展到更广阔的精神背景中。将这两层含义结合起来,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既研究精神如何通过个人得以表达,又研究自我是如何被超越的(Cortright, 1997,pp.9~10)。与这种思想相一致,超个人心理学将人的发展视为从前个人到个人再到超个人的一个连续的历程。前个人(prepersonal)是自我(ego)形成以前的阶段,个人(personal)是自我发挥功能的阶段,超个人(transpersonal)是还有自我的残余但已经被更具包容性的参照架构所取代的阶段(Scotton,1996a)。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Cortright, 1997,pp.8~9)。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为了表述的清晰性,我们需要将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加以区分。这就是灵魂(soul)、心智(mind)、精神(spirit)和心理(psyche)等词。丹尼什引用阿杜·巴哈(Abdu'l-Baha,1844—1921)的话说:

  (人的存在)是同一种现实,但却根据其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因为当它控制着躯体的肉体功能时,它是附着于物质和现象世界的,所以被称做灵魂;当它以一个思想家和分析家的姿态表达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叫它心智;当它翱翔到上帝的氛围之中,到灵性世界去遨游之时,它就被称为精神了。(丹尼什,1998,p.30)

  还有一个词是心理(psyche),在古希腊是一位女神的名字,她是灵魂的化身,深受爱神厄洛斯(Eros)的钟爱。通常心理就是指灵魂,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心智与心理、灵魂三个词之间可以互换。但Huston Smith(1976)将人划分为四个层次:身体(body)、心智(mind)、灵魂(soul)和精神(spirit),可分别叫做身、心、魂、神。这是一种严格的划分,本身需要精神成长到一定水平才能体会到这四个层次的区别。

  但究竟什么是精神?这又是一个难以下定义的概念。

  精神,其本质是神秘的,其定义是难以把握的,但在应用上却是非常实际的。一种富于精神的生活方式,从其最广泛的意义上和最普遍的形式上看,是一种集智慧、真理和忠诚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是爱、团结和广博的生活方式,是致力于完美、服务与公正的生活方式。(丹尼什,1998,再版前言,pp.5~6)

  在超个人心理学的语境中,心理与精神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心理区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广义的心理指整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最简单的感觉、最原始的知觉,也包括最复杂最高级的审美经验和宗教经验。狭义的心理是指基本的心理结构和功能,也就是超个人心理学所称的传统心理学所包含的那些研究对象,但不包括与终极关怀相联系的精神生活。超个人心理学所关注的精神是比狭义的心理更高级的现象或经验,也就是广义心理概念中那些最复杂最高级的现象或经验。当心理与身体、精神等概念并列使用时,是指狭义的心理。

  基本上,超个人心理学是将人看成身体、心理、精神的统一体,即身心灵的统一体。马克思曾引用一个古老的说法,即“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如果说野兽和天使是两种极端状态,那么凡人就是中间状态。在一种相对的意义上,心理分析关注本能的满足,行为主义把人还原为动物,可以说是兽性层面的研究;人本心理学,特别是罗杰斯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可以说是凡人的或人性层面的研究。尽管马斯洛关注杰出人物、高峰经验和超越的需要,但他的大多数著作还是关于凡人的或人性层面的。超个人心理学则在整合前两种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精神的主题,所以,它关注的是人的神性层面的研究。当然这里用的是狭义的人性概念,是相对于兽性与神性而言的,广义的人性概念包括以上三个层面。所以,在超个人的架构中,人是兽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但神性是起统领作用的。


[1] meditation,又译静坐、打坐、入静、沉思、瞑想等。本书第9章要讨论这个词的翻译问题。

[2] perennial`philosophy,`是指关注终极本体的往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哲学传统。

选自: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5页。

参考文献: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