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钻石理论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精神的追寻》
  • 发布时间:2018-10-21
  • 访问量:1233

  阿里(Hameed Ali)用笔名A. H. Almaas(almaas在阿拉伯语中指钻石)写作。阿里的钻石理论(diamond approach)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对象关系理论与身体感觉(body sensing)的观点结合起来,并融合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Sufism)。尽管他认为他的工作与其说是心理治疗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操作(spiritual work),只不过由许多治疗家将其组合成一种超个人的操作途径。

  有趣的是,尽管阿里说他从未卷入到荣格的学派中,他还是创立了一种在许多方面与荣格思想很相似的体系,尽管使用的是很不相同的术语。阿里用本性(essence)代替荣格的自己(Self),用基本特质(essential qualities)代替荣格的原型能量(archetypal energies),两种体系都通过探索心理冲突、潜意识创伤及其防卫机制,发现了个人深处的精神同一性。但要明确两种理论之间有重要的差异:阿里集中于身体,荣格则不重视身体;阿里较少重视表象,荣格则高度重视表象;阿里相信本性可以被直接经验到,而荣格相信自己不能被直接经验到。但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还是远远多于不同之处。

  像任何精神体系一样,钻石理论也是寻求将个人的同一性从自我(ego)转移到精神,用这一理论的术语说,是将一个人的同一性确认从自我意象(self-image)转移到存在或本性。这包括更敏锐地经验到自己、具有更优雅的自我知觉,因为本性就呈现于其中。阿里在古老的意义上使用灵魂(soul)这个词,将其视为自我(self)的同义词,即经验、学习、理解等等的主体。本性是我们固有的一种存在,一种敏感性,是使我们获得新生的精神同一性。本性的体验并不总是相同的,在意识谱上,从仅仅感觉到一缕芬芳的一端到可触摸到实体的一端,它都可能被经验到。所以,本性不是一种抽象化的东西,它可以被我们的身体感觉到。它可以被经验为纯粹个人的,也可以被经验为非个人的。本性具有确定的特性或差异,诸如意志、力量、真理、觉醒、慈悲和价值。

  根据阿里的观点,自我(ego)是一种防御也是对本性的否定。婴儿生来就与本性息息相通,但由于成人疏离了本性,所以,当早期创伤发生,就缺乏相应的反映和支持去体验本性和认同我们自己。反映的缺乏会导致枯萎,这造成了本性的空虚、空洞或缺口。为了弥补本性的损失,一种自我(self)和对象关系的组织就形成了。随着这一过程的多次重复,自我(ego)就越来越隔断了与深处的本性之间的关系。个人失去了与本性的联系,就生活在影像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被心理分析,特别是对象关系学派充分描述过。

  阿里认为要精炼地表达我们的人格,要使一个人真正具有才能、力量、智慧、爱等等,就要深入探讨和医治所有早期创伤,以失去的本性去填充空洞(hole)。所谓空洞是指这样一些地方,在那里一个人体验到他自己失去了什么、缺少什么、不够、不充分等等,所以,空洞是一种基本特质缺失的经验。觉察到这种空洞,个人就开始探索空洞的实质和结构,这常常会揭露出困难的和不愉快的问题。个人需要根据早期对象关系和早期创伤揭示这种空洞的心理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治疗会使封住空洞的结构消解,从而使个人积极地与基本特质发生联系。于是,本性允许个人以适当的方式接触环境,而不再经验到缺乏。防卫消除了,空洞上的覆盖物也消失了。例如,一个人会在从前经历恐惧和软弱的地方体验到力量。

  阿里将对象关系治疗与身体操练(body-work)的治疗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综合体。身体操练包括深呼吸以便增加身体能量并促进感情的体验。当这些感情的意义变成了注意的焦点,并与早期对象关系相联系,个体便领悟到空洞,并去充实它,从而使失去的本性得以补偿,恢复到丰沛的本性状态。

  钻石理论的实践方法还包括一对一的活动与问答,小组活动及个人的练习(如静修)等。

  阿里所说的本性是他的泛神论思想的体现,这种本性也就是每个人身上的神性,有时他又将本性与生命本源或佛性相联系。他将心理分析与身体操练的治疗结合起来,提供了一条通往精神成长的道路。他注重身体操练的治疗,是古典心理分析和荣格学派都忽视的。


选自: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