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对维尔伯的答复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精神的追寻》
  • 发布时间:2018-10-22
  • 访问量:1842

  就在维尔伯发表反驳艾理斯的文章的同一年,艾理斯出版了一本全面“清算”超个人心理学的书《为什么有些治疗不行——超个人心理学的危险》(Ellis,1989)。他将超个人心理学与RET进行对比,或者以RET作为标准来衡量超个人心理学。作为结论,他答复了维尔伯的反驳,并一共列出了32条超个人心理学的局限或危害或潜在的危险。以下是艾里斯对维尔伯的答复(Ellis,1989,pp.141~147)[1]:

  (1)维尔伯指出,我在文章中没有引证超个人心理学领域的“令人尊敬的著作家们”的任何著作。不错,我确实没有,但那是因为文章篇幅的限制。但维尔伯看了这本书,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我在本书中引证了多少这个领域的“令人尊敬的著作家们”的著作。

  (2)维尔伯指责我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并且大肆抨击逻辑实证主义。我是接近过逻辑实证主义,但我从1976年以来就追随波普尔(Karl Popper)和巴特莱(W. W. Bartley) ,而他们是批判理性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理论,就在于他们是可证伪的。但这已经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3)维尔伯情绪化地谴责我是科学主义者,实际上我反对科学主义,并且反对任何教条式的“主义”。正如维尔伯所承认的,科学主义和绝对论使人走向狂热。我很高兴他支持我在先前那篇批判文章中所持的这一主要观点!

  (4)维尔伯错误地引用我的话,说什么我主张必须用理性—情绪心理学去统一各种心理治疗并将这种心理治疗施加给所有的人。我说的是“最好”而不是“必须”。将这种心理治疗带给人们并非如维尔伯所言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当然要使所有的人都信服倒很可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我,当然不会强迫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学习RET——我仅仅会鼓励他们这么做!

  (5)我并不将宗教视为一种疾病,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去治疗它。我反对的是笃信宗教,因为这样会导致教条地、狂热地信仰某种神学的宗教(theological religion)(如基督教)和世俗的宗教(如法西斯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6)维尔伯否认神秘主义具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性质,声称神秘主义是获得真理的惟一最好的道路。有些神秘主义者,如佛陀和维尔伯,当然是思想开放的。但又如何解释圣奥古斯丁[2]、(十字架的)圣约翰(John of the Cross)[3]、史密斯(Joseph Smith)[4]、勃拉瓦茨基夫人(H. P. Blavatsky)[5]、斯维东堡(Emanuel Swedenborg)[6]、Maharishi Mahesh Yogi[7]、罗摩克里希纳(Sri Swami Rama,1836—1886)[8]等人呢?

  (7)事实上,正如维尔伯指出的,一切神秘主义者都相信一个“绝对精神”。而且,正如维尔伯也表明的,“相信绝对的体系会导致狂热。”他又一次支持了我的这一主要观点!

  (8)维尔伯宣称神秘主义者将精神视为杂多的统一,因此,他们对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宽容的。然而,如果你坚信只有一种真理、一个上帝和一个精神,你就会很容易去斗争、审查和迫害任何持多元论或不同观点的人。许多神秘主义的信徒都是好战的!

  (9)维尔伯争辩道,当神秘家被问及什么是绝对的本体,他们仅仅用沉默来回答。可是,什么是神秘家?不是圣奥古斯丁! 不是勃拉瓦茨基夫人! 也不是霍梅尼(Khomeini)[9]!

  (10)维尔伯说神秘主义不是教条主义,因为它依赖的是对直接经验的确认。但是,不依靠他人的客观实验的个人的直接经验,就是不可证伪的和教条的! 与维尔伯的断言相反,科学不是依靠个人的直接经验,而是依靠重复的观察。神秘主义者的直接经验往往包含带有偏见的、独断的解释,其结论往往含糊不清,且没有讨论余地。

  (11)维尔伯说,不只有宗教的狂热,还有其他各种狂热(如为纳粹服务的医生)。很对。非宗教的盲从者也很容易走向狂热和恐怖主义。但我估计相对而言很少有科学家是狂热者和笃信宗教者,而神秘主义者成为教条主义者和狂热分子的比例要高得多。狂热往往是深奥的神秘主义和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伴随物。我还估计,狂热者和盲目信仰者往往比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要神秘和虔诚得多。

  当然,这种估计是基于经验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研究最好谨慎行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超个人心理学由于主张超越理性,尽管它指出前理性与超理性本质上是不同的,但由于它们都是非理性的或反理性的,因此,具有狂热的神秘主义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在群体仪式的情境中,群众的情绪很容易被公开的或匿名的权威所误导,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艾理斯认为前理性与超理性没有什么不同,未免过于武断。神秘主义确实有不同的形态。我将神秘主义区分为静穆的神秘主义和狂热的神秘主义,前者虽然也包含情绪的兴奋或激动,但更多地是静穆的深刻的体验,更多地是马斯洛的高原体验;后者则包含着情绪的纷乱、迷狂,其人格结构中很可能怀有敌意、仇恨、攻击等破坏性的因素。超个人心理学虽然试图区分不同的神秘主义,并将具有破坏性的神秘主义置于前个人的水平,但显然对非理性的危险性估计不足。)

  (12)维尔伯引证了许多一流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而这些人都有神秘倾向。是的。但我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一些杰出的人物,包括科学家,完全相信占星术、千里眼、心灵致动、鬼怪、轮回、飞蝶、辟邪、神力附体的宗教领袖以及其他种种神灵现象。

  (13)我仍然坚持如下观点: 那些抱有超个人的或超越观念的伟大的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他们虽不必然,但是,经常传播那种几乎是纯粹的绝对论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若被某些宗教和政治宗派主义者虔诚地相信,他们就可能在某一天用原子能毁灭整个人类。他们中的许多人的确抱有这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怂恿那些宗派主义者,以一种混乱的、绝对论的方式思考问题,甚至采取行动! 维尔伯一再指出并非一切超个人主义者都是虔诚的、绝对论的或有暴力倾向的。当然。但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千个超个人主义者,并且与另外一千个非超个人主义者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具有教条主义、固执和暴力倾向的人数比例,前者一定显著地高于后者。

  但是,在做这一研究之前,我要先提醒大家,许多超个人主义者在回答任何有关敌意和教条主义的调查问卷时,很可能会声称自己是宽容的、思想开放的。所以,研究者要谨慎从事。

  (14)维尔伯声称道德建立在人的相同性(human sameness)上,我们对他人行善,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我们所有人都共有同一个超越的自我或意识”。(叔本华语)这是胡说八道! 既然人的相同性作为道德的基础已经确立,那么所谓平民,所谓超越的或超人的自我这些概念就是无意义的。

  (15)维尔伯指出,大多数相信轮回和因果报应的东方人“连昆虫都不杀,何况杀人”?但他忘了这些信徒中的有些人还虔诚地相信,如果在今世杀掉那些不信者和“异教徒”,来世将会得到好报;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16)维尔伯说我只用4个假设来定义整个超个人领域,那是因为编辑为了压缩篇幅,将我的原稿进行了删节,致使我在那篇文章中只提到4个假设。但在这本讨论超个人主义的危险的书中,我列出了30多条超个人的基本信条[10]。我并不认为所有的超个人主义者都赞成这些观点,但就我所能看到的,事实上所有的超个人主义者都赞成这其中的许多观点。

  (17)维尔伯说我没能举出哪怕一个自称是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人,从事过恐怖活动或类似的严重反社会的活动。但在这本讨论超个人主义的危险的书中,我列举了许多例证,说明超个人主义者确实诉诸过恐怖主义或类似的严重反社会的行为。(但艾里斯在这里先用“超个人主义者”偷换了“超个人心理学家”,然后将一些从事恐怖主义或反社会行为的人说成是“超个人主义者”。)

  (18)维尔伯引证了一些超个人主义者确实不赞同我的如下表述:即“存在着绝对本体,当我们发现了体现绝对本体的正确教义,我们就达到了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真理”。但他没能看到,许多超个人主义者确实相信这种观点,或大体接近这种观点。

  (19)维尔伯说,他不知道有任何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轮回已经得到经验的证实。他的了解确实太有限了!我知道并且亲耳听到过许多人相信轮回,如Shirley MacLaine,此人肯定他们曾经与死去的“神灵”谈过话。尽管Ian Stevenson对于轮回问题持不可知论的观点,但还是有许多人对这种“经验”的存在深信不疑。(但笔者曾从WebSPIRS上下载了PsycINFO中标题包含“transpersonal”一词的文献,最早的一条是1955年的,检索时段止于2000年4月。在所有检索到的文献中,没有发现艾里斯这里提到的两个人的名字。而艾里斯的这本批判超个人心理学的著作是1989年,显然艾里斯依据的文献应该在我所检索过的这一时段之内。可见,艾里斯所说的这两个人可能不是超个人心理学家,至少不是重要的超个人心理学家。艾里斯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将超个人心理学家混同为他所理解的超个人主义者。)

  (20)我说超越论者相信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事物都合并(merge)到一个基本的整体,维尔伯对此不以为然。但确实有许多神秘主义者将所有的事物都视为一个合并的整体。因此,神秘主义的精神医学家Deikman说,神秘主义者相信一棵树的意识与我们人的意识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识是连续的,并且是整个系统的起源。而道家学说这一世界上最流行的神秘主义,干脆将无生命的物质和有生命的机体都归结为一,本质上就是合并。

  (21)维尔伯说,大多数超个人主义者都非常赞成科学,并且希望尽可能发挥科学的精神,即一种诚实的、开放的研究态度。不对。超个人主义者经常是口头上赞成科学,实际上却利用科学发现去支持他们的神秘主义信仰(如卡普拉)。根据《维布斯特新世界辞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神秘就是超出人的理解力的隐讳、玄妙的特征或意义,超越就是通过精神的直觉去寻求本体。显然,这不是科学! 此外,现代科学哲学已经放弃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科学最好是一些可以被证伪的假设。据我所知,没有一个真正的超个人理论是能被证伪的。(根据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不只是超个人理论不是科学,很多已被公认的心理学理论也不是科学,波普尔自己就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是科学。问题是: 第一,能否用严格的科学标准或自然科学标准来要求心理学?第二,可证伪性能否作为评判一种理论是否科学的首要标准?)

  (22)维尔伯说我不懂退化的前理性状态与更高发展水平上的超理性状态的区别。不错,我是不十分理解这种区别,尽管我拜读了维尔伯有关“退化与超越的谬误”的大作。依我看,两种状态都同样是神秘的、超个人的。即使维尔伯是正确的,他自己(在他的有关“退化与超越的谬误”的大作中)也指责许多超个人主义者犯这种错误,这恰恰证实了我那篇批评文章的观点。要知道,我并未说一切而是说大多数超个人主义者都是危险分子。显然,维尔伯是同意的!(“退化与超越的谬误”确实是一个问题,维尔伯说二者的表现形式是相似的,都是非理性的,这是区分二者的困难所在。但根据维尔伯的理论,还是能将前个人、前理性与超个人、超理性区分开来,基本标准在于要看一个人是否已经确立坚实的自我,是否已经具备健全的理性。但我困惑的是,为什么超个人心理学一方面如此强调不要犯“退化与超越的谬误”,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从前个人、前理性的文化即古代文化或现代的原始文化中去寻求理论和经验的支持。如他们非常重视从古代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这实际上是用前个人来论证超个人,用前理性来论证超理性,维尔伯本人就经常是这样做的。这究竟是不是犯了“退化与超越的谬误”?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整个超个人理论架构的基础就成了问题。)

  作为全书的结论,艾里斯认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些最有害的方面包括(Ellis, 1989,pp.149~153):

  (1)它滋养绝对论和教条主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正是许多情绪和行为紊乱的核心。

  (2)它鼓励对宗教领袖的虔诚的效忠甚至崇拜,因此,它教唆人们神经质般地依赖权威。

  (3)它倾向于完美主义,向其追随者承诺绝对成功、完美绩效、普遍的爱和纯粹的福佑,这些承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4)它妨碍了无数心理紊乱的人接受更有益的心理学的和医学的治疗,而这种治疗可能会提供真正的帮助。

  (5)它经常传播这样一种观念,即仅仅信仰某种更高的权力、宗教领袖或超越的哲学,就能奇迹般地治好心理和身体疾病,因而妨碍了这些患者选择那些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而且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

  (6)它经常诉诸于情绪的作用,并且采用那些不是消极无力的就是狂热的、歇斯底里的,甚至导致心理紊乱的技术。

  (7)它经常承诺确定性,从而当这种承诺事实上不能实现时,就导致其追随者走向幻灭。

  (8)它在许多场合承诺那些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9)它经常用不变的因果报应或命运之类来控制人们,因而它妨碍了人们得到积极的人生指导。

  (10)它向人们传播一种宏伟的观念,即他们是神或具有神性,因此几乎可以无所不能。

  (11)它推行许多严格的、强制性的仪式,这些仪式有损于人的自发的生活和自由。

  (12)它怂恿说谎、欺骗,使成千上万怀着热诚愿望的人,无根据地相信算命、巫术治疗以及其他“心灵哲学”。(这种指责言过其实。)

  (13)它促使一些极权主义者,利用花言巧语或强制的手段得到一些盲目的信徒,从而剥夺这些信徒的人权和自由。

  (14)它有时鼓励魔鬼崇拜(devil worship)和虐待狂式的仪式。

  (15)它经常支持涅盘和无欲的观念,因而妨碍了人的生产力、创造性和成就动力的发挥。

  (16)它经常将出生和死亡的平常经验神秘化、神圣化。

  (17)很多虔诚的宗教和超个人的派别相信,因为他们知道绝对的真理和完全正确的路线,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动战争、恐怖和其他暴力行动,以此来对付任何不相信他们教义的人。(艾里斯这里说的“宗教和超个人的派别”当不是超个人心理学或超个人研究。艾里斯将一些宗教、准宗教,甚至邪教的不良记录都记到超个人心理学或超个人研究的头上,这是不公平的。从反面的意义上讲,如果超个人心理学注重对这些不良现象的研究,证明超个人心理学恰恰有助于预防和避免那些破坏行为的发生,这就是对艾里斯的有力反驳。这也提醒超个人心理学家们,应该重视对人性恶的方面和宗教的消极方面的研究,而不是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超个人心理学家只重视研究最高层次的积极的方面。其实神性也包含嫉妒、仇恨、愤怒、痛苦、欲望等等,正如希腊神话所表现的那样。超个人心理学对此确实重视不够,因此,罗洛·梅和艾里斯的批评都涉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18)超个人心理学妨碍人们仅仅根据自己是人并且活着这一理由就充分地、无条件地接受自己,而是要人们根据超个人的标准有条件地接受自己。

  (19)它常常否认人的幸福,支持禁欲主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0)它常常促使人们献身于“神圣的”事业,从而忽略或妨碍了人们的社会关怀和人际协作。

  (21)它常常拒绝面对或者接受严酷的现实,从而妨碍了改变它的努力。(罗洛·梅的批评也涉及此问题。)

  (22)它对超人、魔法和神圣之道怀有强迫性的兴趣,从而妨碍了某些人本主义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23)它常常伪善地促使人们选择“无我”,渴望“无欲”。

  (24)它倾向于虔诚地相信轮回,支持通过修炼和苦行的方式去追求轮回,从而妨碍了人们追求今生可得的幸福生活。

  (25)它顽固地支持狂热的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和信仰治疗(faith-healing),反对常规医疗,因此,被它所害的人可能远远多于被它所“救”的人。

  (26)它不恰当地使用一些科学理论(如海森伯格的测不准理论)和科学方法(如生物反馈)来“证实”它的所谓超越论和超人论。

  (27)通过信赖所谓神圣的真理、伟大的领袖以及个人的直觉经验,超个人主义妨碍了人们从其自身、从其自我失败和努力的行为中获得认识,并且运用这些认识去改变他们自己。

  (28)超个人心理学促使人们忽视和拒绝接受严酷的现实,而采取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的观点,从而常常使一些人的神经质的防卫受到鼓励。

  (29)它忽视行为治疗的主要发现和实践,却将某些行为治疗的做法(如节食和操练)推向有害的极端。

  (30)它通常将感情的表达加以神化,从而使人们变得更容易生气、发牢骚和情绪低落。

  (31)它常常通过将人们局限于某一教派,或者促使人们与他们自己、与所谓“更高的力量”或与无生命的宇宙自动地联系,从而限制和妨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2)超个人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常常反对对治疗技术进行科学测验和评估,转而依靠逸闻趣事的支持,而这些逸闻趣事往往是相当可疑的,甚至通常带有欺骗性。

  可见,艾里斯基本上维持着早先那篇文章的立场,不过他也承认,他并不认为超个人心理治疗毫无价值,对人们毫无帮助。艾理斯认为,超个人心理治疗可能有如下6个优点(Ellis,1989,p.153):

   (1)它给人们带来希望,即如果人们改变某些不利于自己的哲学观点,他们自己就会发生改变。(2)它有时能激发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去行动,从而采取某种行动去改变自己。(3)它的一些强迫性的仪式和禁欲主义可能对某些低挫折承受力的人有帮助。(4)它有时包含一些人本主义的和和平取向的理论。(5)它怀疑惟科学主义和片面的物质主义,倡导一种独特的开放的态度。(6)它反对某些低效率的治疗,例如经典的心理分析和传统的行为治疗。

  尽管如此,他认为超个人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仍然有很大的危害和危险性。当然不能因此就主张对其进行审查并加以废除,但是,艾理斯希望科学家和人本主义者应该加强研究灵魂和精神现象,当出现有害的迹象时,能够敏锐地觉察和科学地论证。

  总之,艾里斯认为,超个人心理学害处大于益处(Ellis & Yeager,1989,p.149)。也有人认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优点大于缺点,但也有一些严重的局限(Taylor,1992)。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用艾理斯的严格的科学标准和人本主义立场去看,超个人心理学确实有严重的问题。可是,超个人心理学根本就不将这些标准视为绝对的东西,而且有意识地要超越它们。所以,在分析超个人心理学的局限时,会面临十分艰难的处境,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商榷的,还不能做出既能被主流心理学家接受,又能被超个人心理学家接受的结论。


[1]请读者注意,为了表述的方便,以下艾里斯对维尔伯的答复以及艾里斯的结论,都直接用第一人称,“我”即艾里斯。笔者的评论则置于相关条目后面的括号中。

[2]St.`Augustine(354—430),早期基督教会领袖,中世纪著名哲学家。

[3]John`of`the`Cross(1542—1591),西班牙基督教奥秘神学家,诗人,教义师。

[4]Joseph`Smith(1805—1844),美国Mormon教会创始人。

[5]Madame`Blavatsky(H.`P.`Blavatsky,1831—1891),生于俄国,在世界各地游历多年,于1875年在纽约创立了接神论学会,拥有信徒将近十万。

[6] Emanuel`Swedenborg(1688—1772),瑞典哲学家及宗教作家。

[7]印度宗教领袖,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Meditation,TM)的创始人,1959年到美国后,有数百万人追随他练习TM,Maharishi就是“伟大领袖”(“great`sage”)的意思。

[8]Sri`Swami`Rama(1836—1886),印度教改革家,宗教哲学家,提出“人类宗教”的思想。他认为各种宗教目的都是要达到与神的结合。其弟子根据他的论话记录汇编成《罗摩克里希纳福音》。Swami即“阁下”的意思。

[9]Khomeini(1902—1989),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有许多关于伊斯兰哲学、法律和道德的著作,成为伊斯兰政治和宗教的终身领袖。

[10]参见下文艾里斯的结论。

选自: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292页。

参考文献: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