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方法的超个人启示

  • 作者:郭永玉
  • 来源/出处:《精神的追寻》
  • 发布时间:2018-10-22
  • 访问量:1874

  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

  超个人心理学主张方法论的多元化。因为在方法论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是持对象中心立场的,方法为对象服务,只要有助于解决超个人视野的问题,无论定量的研究或定性的研究,“客观的”测量数据或“主观的”自我报告,都可以采用。Taylor(1992)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定性研究为中心的,并将定性研究视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一大优点。实际上,只要我们翻一下《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就可以发现,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research)不乏实验、测量等定量研究的报告。从我们对有关静修和致幻剂的了解中,也可以看出,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从严格的实验室实验(如静修过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生物反馈技术的使用等)、自然实验到深入的个案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中都可以见到。黎黑(Thomas H. Leahey)在论及超心理学(或心灵学)的时候说:

  心灵学家还是能够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的。他们非常谨慎地控制自己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并警惕欺诈行为;他们比主流心理学更勤于重复研究;他们为如此努力工作却未赢得科学家的美誉而感到愤愤不平。(黎黑,1998,p.796)

  黎黑虽然不加区分地以否定的态度评论超心理学(或心灵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但从有关科学方法的这几句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超个人心理学并非只运用定性方法,而是既运用定量方法也运用定性方法。只是使用定量方法并非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和贡献,因而不值得特别加以评论。实际上,定性方法也不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人本心理学早就强调定性研究了。超个人心理学的贡献在于对象中心的多元化的方法论取向,心理学就其本性而言,就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因为人的心灵是宇宙间最为广阔丰富的领域。这种多元化的立场也反映了后现代的潮流。

  超个人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的方法论范围内主张多元化,而且主张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和神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都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只要有助于描述和解释人的经验,有助于减轻人的痛苦。

  超个人心理学强调跨文化的方法。当然在心理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跨文化的方法已广泛使用。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在于,在价值论上明确反对西方优越论的倾向,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各民族文化平等的意识。在具体的跨文化研究中,是将文献研究与现场研究结合起来,以回答文化传统如何积淀于现代人的心灵,以及现代人如何借助传统精神以超越日益机械化和商业化的生活方式。

  超个人心理学向长期统治心理学研究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提出了比人本主义更为彻底的挑战。还原论一直是传统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石,它的基本前提是,任何高级复杂的现象都可以用较低级简单的现象来解释,如心理现象可以用生理现象来解释,生理现象又可以用化学现象来解释。认识现象的正确方法就是将其简化、分析为基本的元素。在心理学中华生和弗洛伊德都是典型的还原论者。华生将人的一切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还原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弗洛伊德将所有心理现象都还原为性欲冲动,如创造性不过是性欲的升华。人本心理学对还原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还原论贬低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作为整体的经验本身,而不是将其还原为生理的过程或简单的元素,强调动机的不同层次,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但人本主义将人走向成长和自由的倾向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完全放弃用生物学来解释人的立场。当然,这有其合理性,因为人本心理学所关切的个人层面本身就具有生物学的基础。超个人心理学所关切的超越性层面是人性中离生物基础最远的领域,因此,超越论(transcendentalism)可以被视为还原论的另一个极端,是与还原论具有平衡力量的一种立场。与还原论相反,超越论不是试图将较高的人性层面降低为较低的层面,而是试图将较低的层面提升到较高的层面,例如超个人的心理治疗对较低层面的处理,一方面强调采取相应水平的策略,另一方面强调将较低层次的康复纳入到超个人的背景中。


选自: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308页。

参考文献: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