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沈龙,胡小勇,郭永玉. (2022). 社会阶层. 载于许燕(主编). 社会心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97-427.
与社会分层及贫富分化有关的话题总是能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兴趣。不论是我们时常从各类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关于中国阶层是否固化、底层能否向上流动的讨论,还是在美国大选中两党所表现出的对于财富、贫困及再分配问题永无休止的争议,都体现了社会阶层问题在当前世界发展之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全球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背景之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置身于一个社会阶层的衡量尺度之上,很多人关注和在意自身阶层水平,也关注阶层之于自身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是建立这样的时代基础上,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社会阶层心理学主要关注不同社会阶层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及其产生机制(e.g., Kraus & Stephens, 2012)。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也逐步扩展到阶层流动与固化、社会不平等、人们的阶层感知与观念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互动等更多现实社会问题上来(Markus & Stephens, 2017)。从理论上而言,该领域的研究让心理学能够以一种更宏观的方式来探索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现象,进而全面认识到一个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资源背景对其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这些社会心理层面的揭示,能够为社会学、公共管理、人口学等不同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学术支撑,使跨学科的社会阶层研究之间有了更多的对话与协同创新的桥梁。当然,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不乏实践应用意义,通过探求弥合阶层差异的心理干预策略,它可以有助于个体实现更好的健康和成就水平,同时也能为推动社会平等、制定相应社会治理政策提供重要启示(Manstead, 2018)。因此,本章将主要立足于前沿的视角和研究,结合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从概念界定、观点阐述、研究进展、未来展望等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学术画卷。
许燕主编《社会心理研究》之 “13.社会阶层”一章下载:第13章 社会阶层.pdf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钟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