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现为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2017年9月23日,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在河北保定野三坡举行,众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齐聚拒马河畔,以“改革推动力”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引擎,以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为论坛支持单位,产业中国研习社受邀出席。会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发表了演讲。在他看来,民粹主义是有害的,应该采取措施来避免它,以下为演讲实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IqSky6hsw6xgu9L7smzog
https://mp.weixin.qq.com/s/lftVm-9htvxe0RiwXNj6ow (此版本更完整,但是是截图)
世界范围的民粹主义
在政治学理论当中,民粹主义是全球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既是热点问题也是有争议的问题,在国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对一些有重要争议的政治现象和思潮,在译成中文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翻译,有褒义的和贬义的。这个民粹主义也一样,有两个翻译,褒义的叫平民主义,但是多数还是把它视为贬义词。
从发展中国家看,委内瑞拉民粹主义曾经风起云涌,广受欢迎,但是现在它给委内瑞拉带来灾难,所以被民众唾弃。希腊这些年来,民粹主义从来没有消停过,希腊是一个非常平静的民族,人们都认为希腊的老百姓温文尔雅,但事实并不如此。西班牙反紧缩党游行。法国国民阵线和黑夜站立运动,也是最有代表的运动。最典型的英国脱欧,一小半的民众支持脱欧,但是另一半反对脱欧,所以形成对立,把整个英国撕裂。当然最典型的是美国,特朗普的上台,也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异议。
各国主要的政治学家都已经清醒的看到民粹主义出现了问题,民粹主义到底有什么危害,我们怎么预防它。首先它有三次浪潮,也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新一轮民粹主义的特征
最为突出的特征,主要发生在转型国家和现代化早期国家。其次是反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动。其三是右翼排外,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其四是网络化,网络既是民粹主义传播的主要工具,也是民粹主义表演的最大舞台。最后,民粹主义的后果具有严重的不确定性。
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民粹主义的复杂多面性
民粹主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不仅体现在其定义上,也体现在其作用上。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因此,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方面来看,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消极作用。民粹主义抹杀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它常常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因而,从社会发展和平民大众的长远利益来看,它又有着消极的意义。
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强调“全体人民”、“全体群众”是所有民粹主义的共同出发点。在政治上,这种民粹主义表现为倡导直接民主,普遍群众参政,广泛的政治动员;反对专家治国,反对阶级政治和精英政治;反对政府权力的扩张,认为国家权力永远是腐败的。由此可见,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主权在民和人民统治这一基本点上是共通的,所以它们之间有着一种难分难解的联系。若仅仅就这一个基本点而言,人们极难将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明确区分开来,把民粹主义说成是民主主义并不过分,反之亦然。
但是,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从差不多统一的前提出发,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目的地。它们在以下这一关键点上开始分道扬镳。民主主义认为,在现代国家,人民主权的现实机制是代议政治,即通过普选制选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组成主权机关,代替普通群众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统治。民粹主义把民主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
民粹主义的危害
民粹主义诉诸直接民主,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参与,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实行一种广泛的政治动员,最广泛地把全体平民纳入统一的政治过程之中。这是推行民粹主义政治实践的一个前提条件,但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过程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稍有不慎,民粹主义就会变为权威主义或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种种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包括国内的阶级矛盾、地区间的矛盾、贫富两极的分化、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剧烈冲突,以及平民与政府的尖锐对立等等。民粹主义兴起的基本政治原因,是现存民主体制的缺陷与失效。它将广大普通民众排除在重要政治过程之外,使普通民众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产生民粹主义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社会的不公正,国家治理的失效,政治的腐败,政府的无能,特别是公民对政府的失望。
民粹主义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反市场倾向、反现代化倾向和反全球化倾向。当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出现某个薄弱环节时,如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发生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经济危机、就业危机、生态危机时,它就会应运而起。
民粹主义的兴起还与它可能带来的短期政治和经济利益紧密相关。政治家的民粹主义主张通常能在短期内迅速而有效地动员广大的群众,把他们纳入政治过程,从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粹主义的产生还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如由外族入侵或外部压力导致的民族危机感或认同危机感;由经济萧条或暂时的经济不景气引起的群众的普遍失望或失落;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等等。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助长了民粹主义的泛滥。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具有民间性、私人性、网络化、低成本、极速化和虚拟化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几乎都有助于民粹主义的兴起和扩散,网络技术助长了“后真相”(post -truth),网络时代将是民粹主义的黄金时代。
避免陷入民粹主义困境的措施
为避免民粹主义,应采取积极措施:
首先,完善的民主制度,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维持动态的平衡以避免政府失效、市场失效和社会失效。
其次,维护基本的公平正义,特别是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第三,避免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避免社会出现特权阶层。
第四,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
第五,从制度上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特别是底层与高层之间的适当流动,防止社会阶层的固化。
第六,发展协商民主,加强社会沟通对话。在对话协商中,消除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误解和分歧;在相互交往沟通中,增强社会政治认同。
第七,坚守法治底线,保持政治权力的制衡。要限制民众的权力,避免“群众专政”,也限制领袖的权力,防止个人专权。
第八,努力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包容各种观点和意见,营造社会共识。
最后,改善网络治理,努力做到堵与疏的有机结合,以疏为主。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钟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