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停止分享《西洋名画欣赏》的说明

  • 作者:王国雄
  • 来源/出处:王国雄 微信公众号
  • 发布时间:2022-10-10
  • 访问量:780

  这几天有朋友问我,怎么《西洋名画欣赏》没分享完,又改为《中国名画欣赏》。今天说明一下,明天再分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代张萱的《捣练图》

  我于8月20日开始在QQ空间给朋友们每天分享一幅《西洋名画欣赏》,再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好友群。我是“文革”结束后上大学的,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在大学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同时也顺带地欣赏一下那个时期的西方油画。今年暑假很热,不能户外活动;女儿又有几个补习班,不能离开黄州;手头上又没有想要阅读的书,就想起来编辑《西洋名画欣赏》。

  原来是准备分享完100幅《西洋名画欣赏》以后再分享《中国名画欣赏》,但是9月11日QQ空间通知我:有人举报我空间有黄色淫秽内容,封闭我的空间。我就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先分享《中国名画欣赏》。

  看过欧洲历史的人知道,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中世纪,人生来就有原罪。基督教认为人是丑恶的、是愚蠢的,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赎罪。到了16世纪末和17世纪,随着欧洲的觉醒,欧洲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借古希腊文化,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创作了大量的人体画,以此说明人是美丽的、是纯洁的,人就是真理。十八世纪又发起了启蒙运动,争人权、争民主、争自由。人权、自由、民主、平等,都是欧洲人反对基督教神权主义统治的胜利成果。当我听到有人说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就是没有信仰,说基督教文化重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我只好笑一笑,建议他去读欧洲中古史和近代史。正确的说法是:欧洲人经历过反对基督教神权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

  法国画家朱尔斯·约瑟夫·勒菲弗尔于1870年创作了一幅少女人体画,直接以《真理》命名。画中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黑夜中右手高举光明,左手握着绳索。画家以浪漫主义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窈窕少女修长的身材,少女纯净的眼睛凝视前方,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平静和执着。少女体态匀称,曲线流畅,富于青春活力。美丽的少女是真理的象征。

  我的解说词是:“这幅画就是《真理宣言》——上帝不是真理,人才是真理;真理不在上帝手中,真理是在人的手中。真理是清楚明白的,不需要披上任何外衣!黑色的背景象征着漫漫历史的长夜,真理之光又显得那样微弱和孤独。少女左手握着绳索,象征人类的自我解放。”

  为了反对基督教对女性的歧视,欧洲的艺术家们创作大量的非常美丽的富有性感的女性人体画,称赞女性是人间最美丽的花朵,应该得到爱护和尊重。所以,要介绍欧洲的绘画作品和欧洲的绘画史,是避不开人体画。

  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欧洲各国,至今仍然保持着尊重女士,女性优先的文化传统。在欧洲的国家,召开什么会议,在开会之前先打招呼,都是“女士们、先生们”,体现女士优先的传统文化。在有着男尊女卑和官本位的传统中,开会前的打招呼就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参加过会议,我就不用解说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男人因好色丢失了江山或事业,责任还是由女人来承担,说女人是“红颜祸水”。当前仍然有带着男尊女卑传统文化的某些人,认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些艺术家,花费了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和心血创作的一幅女性人体画是“不堪入目”、“伤风败俗”的东西。

  等100幅《中国名画欣赏》分享完之后,我会重新分享的《西洋名画欣赏》,只是会把以前选择的100幅西洋名画中的所有女性人体画都挑出来,以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代替。这并不是我对无知的妥协,美国的推特和脸书都封了卸任总统特朗普的账号,特朗普也干睁眼。我今年刚好进七十岁,就听孔子的话:“随心所欲不逾矩”。何况我做这些事也只是为了打发此生的剩余时间。再说,知识不与别人分享,将来也是送到火葬场化为乌有。

  当初我在QQ日志上分享《西洋名画欣赏》时,开始也是按照人们口头上的习惯叫做“世界名画欣赏”,过了两天想到这个名字有点问题,因为我所选的名画中没有中国画,如果将来中西方矛盾激化的某个时候,我就有可能会被人口诛笔伐:“难道中国就没有名画?”说我崇洋媚外,于是就改为“西方名画欣赏”。

  第二天又发现叫“西方名画欣赏”也不妥,因为“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当前还是一个政治概念,例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均被认为是西方阵营。还有俄罗斯是西方还是东方?

  想起中国历史上有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觉得用“西洋”比较好,而且我们上一代人曾经把中国人以外的人都叫“洋人”,最后决定就叫做“西洋名画欣赏”。

  不要笑话我们这代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旧思想的力量在它消失之前的反扑是相当凶狠的,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和在文革中的“造反派”的手上曲死的冤魂,永远牵痛着人类文明的神经。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们的悲剧在于:不是死在保国卫家的战场,而是死于“窝里斗”;不是为事业英勇献身,而是受尽身心侮辱而亡。

  “极左”是排斥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艺术,唯有“政治正确”的一种思潮和行为。他们没有理论,没有思想、言论、学术自由观念,一切都以政治上纲上线,非此即彼。在中国,“极左”思想至少在我们上下两代人中还是有很深厚的根基。这也是我几十年来只读书和欣赏,不搞学术研究,不搞创作的原因之一。我们这代人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人不会这么无知、无智、无趣、无品味。

  我有时候想,人的生死都不由自己决定,鲁迅1936年去世时只有55岁,他如果能健康地再多活20年,到1956年去世是幸运的。但他要是再多活20年就惨了,按照他刚毅的性格,经历“反右”和“文革”,那将是曲辱、灾难、痛苦。那些经历过万里长征,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老帅们都难逃一劫,何况鲁迅只是一个文化人,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对象,估计也是在受尽侮辱之后,像傅雷那样结束生命。

  且按基督教的说法,好在人类的祖先偷吃了智慧果,人类有了知识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不会永远地停留在某个时间止步不前。欧洲最终告别了千年的中世纪,中国也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国从“不折腾”到构建和谐社会,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么美好的社会理想!

  我很喜欢这幅油画,从手机上下载的,不知道作者是谁,画中的毛泽东是他那个时代的真理象征,坚定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表现的是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平静和执着。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人老了就会糊涂,这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和他那一代人成功地破坏了一个旧世界,就应该集中精力建设新中国,而不是继续自己革自己人的命。庆幸的是他之后的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新中国。当今世界正处在将要发生和正在发生历史巨变的“多事之秋”,中国14亿人能够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值得庆幸。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rlZYNmQg5f1hGt-OgXmqg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钟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