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画的乾隆写实画像,一般认为,这是乾隆皇帝的真实面容
今天我们来读一封信,是大清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时间是1793年。
这封信很好地说明了大清的狂妄、无知、傲慢、闭塞、不求上进。
读完这封信,其实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短短40多年之后,英国人的舰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
大清帝国乾隆时期,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使节马嘎尔尼使团等人来到北京,并且带了乔治三世的一封信给乾隆皇帝。
在信里,乔治三世要求派一个英国公使,常驻北京,以作为英国商人的代表。
乾隆给乔治三世回了一封信,加以拒绝,这封信是文言文的。
今天老冯把乾隆皇帝的这封回信,翻译成了现代中文,让大家好好开开眼界。
好了,废话不说,直接读信,开眼界。
英王乔治三世
《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
作者:乾隆皇帝
时间:1793年
翻译:冯学荣
英国的国王,我(乾隆)告诉你啊:
我查问了一下,说你这个国王,在大海的那一边。
而且我也听说了,你有意告别野蛮,有心向我中华学习开化。
所以呢,你这次派了使节,不远万里,航海前来我天朝,向我进贡,并且祝我万寿无疆,还带了一封信给我。
我看你们,还算是虔诚的。
我看了你给我写的信,用词也还算诚恳,可见你这个国王啊,对我还是恭顺的,对此,我表示欣慰。
你派来的一众使节,我考虑到他们一路上辛苦了,所以,我特意吩咐了我的下人,带他们在京城,好好游玩了一下,并且,我也设宴款待了他们。
随行来的船上水手六百多,虽然他们停泊在船上,没有进京,我也对他们给予了赏赐。
所有人,我都给予了恩惠,一视同仁。
而至于你这个国王信里说,要求派一个英国人到我天朝来,常驻在我天朝,管理你们英国商人的买卖贸易,我看这个建议和我天朝的体制不合,绝对不可行。
以前也有西洋人自愿来我天朝当公务员,我们也准许过,但是他们一旦来我天朝当公务员,则必须穿我天朝的官服,乖乖在我政府做事,但是,永远不准他们再回本国,我们天朝体制向来如此,想必你这个国王,也听说过了吧。
而现在呢,你这个国王要求派一个英国人来,常驻我北京,不能像以前的外国人一样,为我天朝政府服务,永不回国,可是鉴于我天朝体制,又不可能任由他自由往返大洋两端,传递信息,所以,我认为毫无必要。
而且呢,我天朝管辖的地盘很大,凡是外面的藩属国使节来京城,我们的官方招待所,安排食宿,入住出门,等等各种,都必须依照我天朝的体制,不可能让你英国派一个使节来常驻北京,然而一切行动均不听我天朝指挥,那是不可能滴。
像你说的,留一个英国人在我京城,语言不通,他也不肯穿我天朝的服装,那么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把他安置在哪里才合适。
如果说参照以前来天朝当公务员的西洋人的先例,强迫你这个英国驻京使节改穿我天朝的服装嘛,好像我天朝也不太喜欢强迫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你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我天朝派一个中国使节,常驻你们英国,难道你会准许吗?
你也不会准许的!
况且,西洋国家很多,又不是只有你们英国一家,对吧。
如果我答应了你的请求,其他西洋国家个个都来提同样的请求,那么我岂不是都得一一恩准?
这是绝对不可行的。
我怎么可以因为你英国国王一个人的请求,而改变我天朝一百多年的制度?
你说对不对。
如果说你这个国王,是为了照顾你们英国商人的贸易,你们不是已经在澳门落脚很多年了吗?以前我一直没有为难你们呀。
以前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派使臣来京,恳求我天朝关照他们国家的商人,我们看他们都诚恳,也都答应了呀,我们也照顾他们了呀。
上一回我们广东有个名叫吴昭平的商人,拖欠西洋商船的债务,我们当时叫地方官先从政府小金库里,先给他垫支了!并且,我们把这个欠债不还的无赖吴昭平逮捕治罪了。
我想,这件事,你也早就听说了吧。
所以我说呢,你们英国,又何必派个人常驻我京城?
况且你派个使节常驻我北京城,可是你们英国商人又聚居在澳门,这里差不多一万里的路,你的驻京代表,又怎么照顾他们呢?
如果说,你们英国人是仰慕我们天朝,想参观学习我们天朝的文化教育等,则我天朝自有天朝的礼法,和你们英国不同,即使你们派来的使节都学会了,可是回到你们国家,你们自有你们的风俗,也用不上,所以即使学会了,也没什么用。
我天朝管理五湖四海,只知道励精图治,好好治理国家,奇珍异宝什么的,我们有的是,一般都不稀罕,然而,考虑到你们英国使臣这次带来进贡礼物,诚心诚意,所以,我特意叫有关部门收下了。
其实啊,我们天朝的道德和威风,远播各国,什么宝贝,我们都有,我们都见过,你派来的使节也亲眼看到了。
可是呢,我天朝从来不太稀罕那些奇巧之物,更不需要你们英国帮我们天朝制造什么东西。
所以说,你提到的派一个英国代表常驻我北京城,这件事违反我天朝体制,而且对你们英国,其实也没什么好处。
所以,我特意写这封信回复你,跟你说清楚,并且吩咐你的使节等人,启程回国。
你这个国王,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要好好体会我这个皇帝的意思,以后越来越虔诚,越来越恭顺,这样我们才能共享太平之福。
除了给你们的使节赏赐各种礼物之外,我也特意下了圣旨,给你这个国王也送一点礼物,送你一些绫罗绸缎、各种珍贵文玩,有清单列明,你就收下,并且知道我这个皇帝的好心。
就这样。
(全信完)
从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这封信,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读出来:
第一个,乾隆皇帝并不知道,这个时候英国的物质文明,已经超过了大清。
第二个,乾隆皇帝并不知道,这个时候英国人的制度和人的意识,已经超过了大清。
四十七年之后,英国人用炮舰,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
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一切都已注定。
有意思的是:广东商人吴昭平拖欠洋商货款,清政府代吴昭平把欠款垫付给了洋商,这一点应该说是难能可贵,换了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做到这个的,恐怕不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42P1LvXC93tYQVRDeieIQ
敕英咭利国王谕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还带了不少礼物,忠心可嘉)。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让大臣带领他们瞻仰天朝文明),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已经回到宁波珠山的管船役使等600多人虽然没有来京,我也一视同仁给与优厚赏赐,让大家都沾沾光)。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饰,天朝亦不肯强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驻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假设我天朝也派人常住你国,恐怕你国也不同意吧?)?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准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不能因为国王你一人之请,将天朝一百多年的规矩给废了)。
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视(若派人来京是为了照顾买卖起见,那你国人在澳门贸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天朝原本对商人就没有另眼相看)。即如从前博尔都噶尔亚、意达哩亚等国屡次遣使来朝,亦曾以照料贸易为请。天朝鉴其悃忱,优加体恤(像以前葡萄牙、意大利几国好几次派人来,也曾经以照顾贸易的名义请我关照。天朝看他们挺真诚的,也不容易,就多加体恤)。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前次广东商人吴昭平有拖欠洋船价值银两者,俱饬令该管总督由官库内先行动支帑项代为清还,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尔国亦闻知矣,外国又何必派人留京,为此越例断不可行之请?况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何况你们派人驻京,京城距澳门差不多一万里,他怎么能照顾到?)?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扶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天朝管辖的地方那么大,我想的是如何励精图治,至于奇珍异宝啥的我并不看得很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你啊这次进贡了不少礼物,念你特别诚恳大老远献来了,我才特别下旨让有关部门收了)。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其实天朝德泽四方,威加海内,万国来朝,通过水旱两路给我进贡,咱啥贵重玩意儿都不缺,这些你的使者都是亲眼见过的)。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我把话都挑明了,现令让你国使者马上安排回国行程)。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国王你应该很好地领会我的意思,对天朝要更加诚心归附,发誓永远对天朝恭顺,天朝的恩泽就能施予你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贯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谕,并赐赍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除了正副使臣以下一干人等都按等级赏给各种物件,因为你国使者马上就要回国,我又特别下令,除了按常规赏给你的好玩意儿以外,加赐你绫罗绸缎、文玩器具等好玩意儿若干),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皇恩浩荡,那都是我对你们的关怀)。
特此敕谕。
来源:读行记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Y7C87uZ6drJZGPQkLqEZw
相关链接: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荐书 - 人格与社会 (personpsy.org)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