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文章请下载PDF查看:
如果有机会到医院产科的婴儿室,你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种情景:同样是新生儿,有的在大哭大叫,有的在酣然大睡,有的则在东张西望。如果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你又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经常开怀大笑,有些人却整天愁眉紧锁;同是面临一项任务,有人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有人却焦虑不安、退缩不前;同是面对弱者的求助,有人热情慷慨,有人却麻木不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让人不由发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感慨。个体差异可能是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大。这种差异到人这里发展到顶点。从这个意义上,人也许是个体差异最大的一种动物。尽管如此,人与人之间仍有很多相似之处,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这种关注集中体现在对人格的研究上。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一门非常庞大的学科。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通常将其分支分为基础和应用两大类别。基础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当然这种区分只是为了叙述和研究的方便,基础与应用之间,以及各具体分支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我们在此只是要明确: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那么,什么是人格?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是什么?它的知识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大体历程如何?本章将对这些问题逐一加以探讨。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钟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