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提供的文字实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从亮星期一(9月4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应该说,设立这一部门的本意是好的,是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
但是,什么东西不够,就设一个部门来管理或促进它,这是一种政府官僚思维。这种思维最大的问题是,其手段无法达到目的。
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你不能假定部门中的人没有自己的私利,他们只考虑宏大的国家未来和经济发展。也因此,任何一个管理部门,都存在严重的靠山吃山的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个厅级部门成立后,主管者要不要争取一定的权力?要知道,这个部门可不是一个咨询、政策调研的机构,而是一个有权力的厅级机关。
那么什么是权力呢?就是通过政府强制力,分配资源、管制资源的能力。
即使他只是推动政策的执行者、协调者,执行和协调的速度和侧重点,也可以成为权力。
拥有了权力,就拥有了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他们可以决定哪些政策要推,哪些政策慢一点,这个自由裁量权就成为了香饽饽。
那么,各个民营经济的大佬们要不要去拜拜码头?要不要去争取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和内部的职员,既然权力在手,是不是要用这个来交换一点利益?除了增加公务员、增加行政开支外,还可能增加腐败的机率。
而发改委是一个什么机构?就是一个制定各种限制政策的机构,他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的色彩,是大部分经济管制政策的发源地,甚至下属还有价格司,专门进行价格管制。
由这么一个机构来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能为民营经济带来好的发展环境吗?我一点也不乐观。
我更担心的是,这个部门成立以后,为了政绩为了刷存在感,他们大搞各种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到处去指点民营经济应该怎么发展,这将给民营企业戴上更多的紧箍咒。
民营经济需要的是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后的机构改革证明了,去掉各种所谓婆家,行业往往发展更好。1993年,纺织工业部没有了,中国纺织工业高歌猛进,轻工业部撤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1998年,机械工业部没有了,中国制造开始崛起并走向世界。2003年外经贸部撤销,相关职能弱化并入商务部,并不妨碍中国出口行业继续发展。
民营经济需要的是开放,在从法律上破除民营经济的障碍,比如取消非法经营罪,取消各个领域对民营经济的限制,让民营企业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如果通过法律,要求在所有领域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让民企进入,那么还需要这个局干什么呢?
问题将转变成政府各个部门如何按法律调整自己的管制政策的问题,是政府是否要守法的问题。
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指望某个部门的政策,某个部门领导的协调,而是要指望在法律上确定民营企业的地位,将那些不合理的管制和限制通过法律的方式去除。
反而国家发改委这样的机构应该大幅减少人员,裁撤下属机构,减少管制经济的职能,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的长久发展空间问题,民营经济的稳定预期才能建立起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才能一天天壮大。
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裁撤政府部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才是政府部门改革的正确方向。
那些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各种短期政策,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一视同仁的地位,才是正途。
原文附件:
相关链接:
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http://www.personpsy.org/Info/Details/2755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 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