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民族主义根源
摘要: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沙俄帝国民族主义和白俄流亡者式民族主义对乌克兰存在及复兴的否定。俄罗斯帝国民族主义者认为,东斯拉夫人构成了一个由大俄罗斯人、小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组成的泛俄罗斯民族。其次是对卫国战争和斯大林的崇拜,以及关于乌克兰纳粹(即民族主义者)言论的复兴。在苏联和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是指在俄罗斯世界之外为自己的国家寻求未来,并认同乌克兰民族(而非小俄罗斯族)身份的任何乌克兰人。在当代俄罗斯的语境中,无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语言或政治信仰如何,只要他们不接受小俄罗斯族的身份,就都是纳粹分子。普京的目标——“去纳粹化”——目的是根除据称由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西方培养起来的 “反俄罗斯”力量。
作者简介:
Taras Kuzio, 基辅国立大学莫希拉学院政治学系
文献来源:
Kuzio, T. (2023). Imperial nationalism as the driver behind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29(1), 30–38.
本文作者 Taras Kuzio
2022年2月24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受帝国民族主义(imperial nationalism)驱动而出兵乌克兰,并复兴了苏联时代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即那些不接受自己是泛俄罗斯民族中小俄罗斯分支的乌克兰人——描绘为纳粹的话语。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在乌克兰东部的俄语区最为猛烈,例如,在使用俄语的顿巴斯地区以及马里乌波尔和哈尔科夫地区,战争破坏最为严重。
普京长期执着于将乌克兰重新纳入俄罗斯世界。当他在2012年重返总统职位时,他相信自己将作为俄罗斯(即东斯拉夫)领土的统一者而载入俄罗斯历史。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媒体和政治话语一直在试图剥夺乌克兰人的身份,否认他们的存在。这种剥夺身份的话语为俄罗斯安全部队对乌克兰实施的特别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一、为什么普京出兵乌克兰?
由于较少关注普京以及俄罗斯民众对乌克兰人的看法,学者们在解释战争发生的原因时常常遗漏一些重要的因素。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对乌克兰城市的破坏之猛烈,只能用帝国民族主义的增长和否认乌克兰人身份的意识形态话语来解释。
同样难以理解的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为何会得到俄罗斯公众的广泛支持。俄罗斯独立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re)的民意调查显示,81%的俄罗斯人支持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在这些支持者中,89%的人支持俄罗斯武装部队的行为,并相信官方对此的辩护。
群众的高支持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话语宣传的影响。俄罗斯媒体、教育系统和安全部队中的宣传话语,一向否定乌克兰人管理独立国家的能力,否认乌克兰民族和乌克兰语言的存在,并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人为建构的国家,一个美国的傀儡。俄罗斯人给缺乏自身文明的乌克兰带来了文明,而乌克兰人则需要“老大哥”的帮助。没有“老大哥”,他们就无法生存。特别军事行动前五个月,俄罗斯前总统兼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表示:与乌克兰谈判毫无意义,俄罗斯应当直接与美国谈判。
俄罗斯媒体以“典型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关系”比喻乌克兰和美国的关系。俄罗斯是优越、现代和先进的形象,而乌克兰则被想象成落后、没受过教育的形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形象建构在俄罗斯精英和民众中得到广泛认同。
二、从“红-棕”到“红-白-棕”的俄罗斯帝国民族主义
1993年,由亲苏势力和极右翼民族主义者组成的“红-棕”联盟领导了针对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政变。政变的失败和共产党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在1996年大选中的失败,导致这些团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直到普京于2000年当选。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利钦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从自由主义转向民族主义。
这一政策转变反映在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在外交部长的任上,他将俄罗斯定位为欧亚大陆的中心,取代了戈尔巴乔夫的“共同的欧洲家乡(common European home)”概念。欧亚主义(Eurasianism)由战间期的白俄流亡者发展而来,并影响了俄罗斯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因此,前苏联的安全部门(即“强力部门”,siloviki)在俄罗斯存在的31年中有26年处于领导位置。
自2000年普京首次当选以来,原本边缘化的“红-棕”联盟扩大为“红-白-棕”联盟,加入了白色势力,即沙俄帝国民族主义者(Tsarist imperial nationalist)和白俄流亡者式俄罗斯帝国民族主义者(White Russian émigré nationalist)。
“红-白-棕”联盟在普京统治期间逐渐崛起并主导了俄罗斯政治,推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该联盟的意识形态代表人物包括亚历山大·杜金。杜金在2014年呼吁出兵乌克兰,导致他被莫斯科国立大学解雇。然而,2022年,俄罗斯领导人如普京、梅德韦杰夫和德米特里·罗戈津及宣传记者却重复了杜金的论调。
“红-白-棕”联盟影响的扩张有两个重要影响。首先是俄罗斯媒体和政治话语中对乌克兰人的仇恨。其次是对乌克兰的领土复仇主义,它由普京在2008年首次提出——他告诉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乌克兰东南部是“俄罗斯领土”。
普京攻击乌克兰的目的是占领乌克兰并扶持一个亲俄的政权。普京希望在几天内夺取基辅,因为作为一个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认为乌克兰是个急切等待着解放的小俄罗斯人国家。这可以从俄罗斯军事部队相对较小的规模——17.5万人——中看出。
由于无法占领整个乌克兰,俄罗斯的目标转向扩大其对顿巴斯地区以及乌克兰东南部的控制。俄罗斯将建立从克里米亚到顿巴斯和俄罗斯边境的陆桥,获得乌克兰的黑海出海口,这将摧毁其经济,并证明乌克兰的国家概念是人为建构的。
三、沙俄帝国主义与苏联民族主义的融合
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沙俄帝国民族主义与苏联“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是纳粹”的话语复兴融合在了一起。在苏联和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拥有乌克兰族裔身份并支持乌克兰融入欧洲的人都被视为乌克兰纳粹。
从2000年代中期开始,普京持续为白俄流亡作家和将军平反。许多人被重新安葬在俄罗斯,其作品被重新出版,并成为学校、安保部门和政府机构的必读书目。白俄流亡者活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40年代,他们同情法西斯主义并鼓吹反犹主义。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沙皇俄国否认乌克兰民族存在的观点,并将他们描绘成泛俄罗斯民族的小俄罗斯分支。
俄罗斯的再苏维埃化和卫国战争的伟大神话,伴随着对斯大林的崇拜。斯大林因赢得卫国战争和击败纳粹、建立东欧帝国以及打造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而受到赞扬。普京成为斯大林的拥护者还有一个原因: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列宁主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应该是一个由共和国组成的联邦。斯大林却主张建立一个基于“一个民族”的国家。普金赞同后者的观点。
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再苏维埃化和斯大林化与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乌克兰进行的去共产化和去斯大林化正好相反。2015年,乌克兰通过了四项激进的去共产化法律,俄罗斯对此强烈反对。这些法律包括将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视为同样的罪行,禁止共产主义和纳粹标志,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是卫国战争,恢复为独立而战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团体的名誉,并开放苏联安全部门档案。
俄罗斯对卫国战争的崇拜使得苏联将纳粹和乌克兰视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宣传得到复兴。这些“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纳粹资助下隐藏在乌克兰侨民中,并得到了西方和以色列情报机构的支持。在苏联,西方阴谋论非常重要——该观点否认了异见人士具有真正的民族性,因为这些人是由西方资助的。随着前苏联安全部门掌权,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民众继续相信是西方在操纵俄罗斯的抗议和反对运动,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策划颜色革命。
来自苏联的论述与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阴谋论相融合,后者声称奥匈帝国煽动乌克兰民族主义,以分裂“(泛)俄罗斯人民”。美国、波兰和欧盟也被认为是共谋者,旨在破坏“俄罗斯”统一(即泛俄罗斯民族的统一)。
苏联和俄罗斯对纳粹的定义,主要意在谴责那些拒绝承认自己是小俄罗斯人的乌克兰人。犹太裔的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来自乌克兰东部、母语是俄语——因为认同乌克兰民族以及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而被谴责为纳粹。如果乌克兰城镇和城市抵抗俄罗斯的攻击,即使它们是俄语区并投票支持亲俄政党,也会被视为纳粹控制,并受到轰炸和破坏。
在克里姆林宫的宣传中,纳粹(即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美国的授意下,对希望成为俄罗斯世界一部分的小俄罗斯人实行了种族灭绝。俄罗斯领导人认为小俄罗斯人会用鲜花来欢迎他们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然而,19世纪帝国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神话与21世纪发生在乌克兰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近二十年的去乌克兰民族化宣传助长了这样的信念——乌克兰民族身份是强加给小俄罗斯人的。去纳粹化的目标是根除乌克兰身份和西方的影响,以便让人们回归其小俄罗斯根源,成为俄罗斯世界的一部分。要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必须扭转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苏联、波兰统治下的西乌克兰和独立的乌克兰国家的国家建构。
结论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由沙俄民族主义和苏联关于纳粹(即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意识形态话语驱动的。从前“乌克兰民族是奥地利虚构出来的”说法被重新包装成“乌克兰是美国的傀儡国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由近二十年来俄罗斯媒体和政治话语中仇视乌克兰的话语所导致,这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当代俄罗斯的西方学者所忽视。
俄罗斯帝国的民族主义神话否认乌克兰民族存在,导致其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由“小俄罗斯人”组成并急切等待解放的国家。但是俄罗斯部队面临激烈的抵抗,迟迟未能攻占乌克兰首都基辅。士兵们面对的不是鲜花,而是先进的西方武器,它们造成了比苏联在1980年代阿富汗战争中更为惨重的俄军伤亡。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带来了一些意外影响。乌克兰获得了欧盟候选国地位,而中立的芬兰和瑞典加入了北约。普京在2014年和2022年的军事行动摧毁了乌克兰的亲俄感情。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正面看法从2019年的34%下降到2%,92%的乌克兰人持负面看法。这一趋势在讲俄语的乌克兰地区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分别有90%和85%的东乌克兰和南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持负面看法。
西方学者应该重新评估他们审视俄乌关系的态度,在2014至2021年,乌克兰人只指责俄罗斯领导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大多数人既指责俄罗斯领导人,也指责俄罗斯人民。普京在2014年和2022年的军事行动,使一个团结的乌克兰民族在鲜血中诞生了,并将乌克兰变成了一个更加“反俄罗斯”的国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70bFYAYkhTG5sXcx7ZNrw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莫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