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调节效应或中介效应的实证文章那么多?

  • 作者:
  • 来源/出处: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 发布时间:2024-07-15
  • 访问量:1977

  最近十多年来,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涉及调节效应或者中介效应的文章引人注目。2019-2023年五年间,国内四种、国外两种心理学期刊使用中介和调节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这种现象也引起部分学者的疑问,为什么这类文章这么多?

表1  2019-2023年国内四种心理学期刊使用中介和调节情况

注:包含问卷的论文百分比是相对期刊全部论文而言。其他百分比是相对包含问卷的文章总数而言。

表2  2019-2023年国外两种心理学期刊使用中介和调节情况

注:JPSP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SPB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百分比是相对期刊全部论文而言。

  本文首先明确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究竟是做什么的,应当如何提出建模理据,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许多人理解得并不透彻。然后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视角,论述这类文章多是很正常的现象。

 

1 调节效应可以没有依据,只要主效应有依据便可

  调节效应与交互效应大同小异,凡是可以做交互效应的场合,都可以将其中一个自变量视为调节变量,将交互效应转为调节效应进行解释。为了提出调节作用模型,只要主效应有依据便可。

 

2 中介模型中的每一个箭头都要有理据

  中介效应分析不仅可以分析变量之间影响的过程和机制,同时还有整合前人研究的作用。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涉及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提供理据,即中介模型中的每一个箭头都要有理据(文中列出了8条途径)。

 

3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文章多是正常现象

  从实践上来说,对于已经有的任何一个X对Y的影响关系,都可以研究是如何影响的,即引入中介变量解释X对Y的影响过程,并且可能的中介往往还不止一个;还可以研究影响的条件,可能的调节变量也不是唯一的。例如,运动对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的影响,有研究发现,认知控制、压力和幸福感都可以是中介变量。体适能、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长度都可以是调节变量。这样,一项影响关系研究会引出一系列的中介或者调节作用研究,这就可以从实践上解释为何涉及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的文章那么多。

  从理论上来说,中介或调节模型中,结果变量至少有两个影响因素。两个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多种类型(表3)。研究独立和重叠影响难有新意,出现代理影响因素的可能性很低,其余的多变量影响关系研究就剩下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分析了。简言之,多变量研究很难绕过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中介效应或者调节效应的文章多是正常现象。 

表3 两个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

 

4. 结语

  不管简单还是复杂的统计方法,都有一个使用恰当的问题。既不能说包含了调节或者中介效应就是好文章,也不能因为包含了调节或者中介效应就觉得有什么不妥。无论是读者还是审稿人,合适的做法不是离开具体文章去质疑统计方法,而是要审视文章中模型假设是否有理据、统计方法是否用得恰当!

文章 | 为何调节效应或中介效应的实证文章那么多?

作者 |  温忠麟, 刘方, 郑渊丹, 廖心怡, 黄亦南

小编丨周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BJz4gOManFSF6aV0dhDnQ

参考文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多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类型.pdf

编辑|人格与社会课题组莫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