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盖洛普、牛津幸福研究中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联合发布了《世界幸福报告(2025)》。在147个国家(地区)排行榜中,芬兰连续8年蝉联“最幸福国家”榜首。中国排名第68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排名第88位,中国台湾省排名第27位。
**幸福的测度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解释,研究者通过盖洛普全球民意调查收集数据,受访者超10万人。受访者需想象一个10级阶梯,最低代表最糟糕的生活,最高代表最理想的生活,并自评当前所处的位置。
**专家们还分析了影响幸福的六大核心因素:
1. 社会支持:最佳幸福感预测指标,有可依靠的人能提升安全感。
2. 人均GDP:国家经济产出与人口的比值。
3. 健康预期寿命:综合评估国民身心健康。
4. 生活选择自由度:直接影响个人幸福感。
5. 慷慨程度:衡量国民慈善行为。
6. 清廉感知:评估政府与商业政策的腐败程度,用于推算幸福感水平。
报告指出,虽然幸福排名基于受访者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但这六个变量有助于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并解释各国之间的差异。具体结果如下:
报告下载:2025世界幸福报告.pdf
相关解读
**芬兰:八连冠的幸福密码
芬兰连续第八年蝉联全球最幸福国家。北欧邻国丹麦、冰岛等紧随其后。盖洛普董事总经理伊拉娜·罗恩-莱维(Ilana Ron-Levey)分析:“芬兰等北欧国家得益于全民享有的高质量医疗、教育和社保体系,幸福不平等程度极低。”
除社会福利外,人文因素同样关键。世界幸福报告联合创始人约翰·赫利韦尔(John Helliwell)指出:“福利国家不会自动归还丢失的钱包,但北欧国家‘拾金不昧率’全球领先,这体现了居民对社区的关怀。”
历史与价值观或为深层原因。赫利韦尔提到,1939-1940年冬季战争(苏芬战争)后,芬兰人形成“团结即力量”的信念。“外部挑战反而能凝聚人心。”此外,芬兰人“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也助力幸福感提升。
**拉美双星崛起
哥斯达黎加(第六)和墨西哥(第十)首次进入前十。罗恩-莱维认为,两国居民拥有“强大的社交网络,对经济走向和领导层充满信心”。
**美国排名创历史新低
美国排名跌至第24位,首次跌出前20。罗恩-莱维指出:“2024年下滑部分源于30岁以下群体幸福感骤降。年轻一代感到更少家庭支持、更少人生选择自由,对经济前景更悲观。”英国(第23)同样遭遇幸福感低谷,加拿大(第18)勉强保住前20席位。
**幸福感的“解药”
赫利韦尔提出:“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身边人——无论是同事、邻居还是路人,这会改变你的行为。减少抱怨,多倾听,合作与善意是提升幸福的关键。”
报告指出,家庭规模、收入、就业状态等均与整体幸福感相关。例如,四至五口之家的幸福感在墨西哥和欧洲国家中最高,尽管许多欧洲人独居。研究者强调,社会联结对年轻人缓解压力至关重要。
此外,慷慨行为和高频率的善意举动可减少自杀或药物过量等绝望相关死亡。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SANrCD3h046QhnfG6MRQ
相关解读
1. 幸福指数排名
自2023年的调查结果以来,以芬兰、丹麦和冰岛为首的十大最幸福国家基本保持不变。
北欧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前五名均为北欧国家:芬兰(7.736)、丹麦(7.521)、冰岛(7.515)、瑞典(7.345)和荷兰(7.306)。
芬兰连续多年位居榜首,幸福指数高达7.736,显示出北欧国家在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和幸福感方面的领先地位。
区域分布特点:
欧洲国家在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北欧和西欧国家。
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第6名,7.274)和墨西哥(第10名,6.979)表现突出,成为该区域的幸福指数代表。
亚洲国家中,以色列(第8名,7.234)和阿联酋(第21名,6.759)排名较高,但整体表现不如欧洲和北美洲。
幸福指数的区域差异:
欧洲国家的幸福指数普遍较高,尤其是北欧和西欧国家。
亚洲国家的幸福指数相对较低,但以色列、阿联酋和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较好。
南美洲和北美洲国家的幸福指数分布较为分散,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表现亮眼,而美国(第24名,6.724)和加拿大(第18名,6.803)排名相对靠后。
有趣的现象:
哥斯达黎加(第6名,7.274)是北美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甚至超过了许多欧洲发达国家,这可能与其自然环境、社会政策和生活方式有关。
科威特(第30名,6.629)的排名下降了17位,这可能与经济、社会或政治因素有关。
越南(第46名,6.352)和泰国(第49名,6.222)的排名分别上升了8位和9位,显示出东南亚国家在幸福感方面的提升。
2. 中国排名

尽管中国的排名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的幸福指数自2019年以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反观香港,则一直在原地踏步。

3. 一些有趣的统计
3.1 在世界各地分享餐点
在2022年和2023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询问了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样本,询问他们与家人、朋友或他们认识的任何其他人共进午餐或晚餐的频率。
总体而言,报告发现世界各地与他人一起用餐和独自用餐的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成为膳食共享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平均而言,这些国家的居民每周与其他人分享大约9顿饭。排在最后的是南亚,那里的人们报告说每周与他人一起吃饭少于4顿饭。

过去的研究发现,在东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独自用餐的人数正在增加。最常被引用的两个解释是单身家庭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有迹象表明,东亚和南亚受访者可能不太可能考虑家庭成员或其他他们的家庭成员称为“你认识的人”。
3.2社会联系的区域模式
报告研究了各国年轻人社会联系的数量和质量的现状,然后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社会联系状况。
研究数据表明,虽然大多数年轻人报告说至少有一个社交联系,相当多的人在社交上被孤立。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中,17%的年轻人口表示没有他们感到亲近的人(包括家人和朋友)。日本表现得尤为突出,超过30%的年轻人口报告了社会孤立。相比之下,在尼日利亚、埃及和菲律宾等国家,只有不到10%的年轻人口报告没有密切关系。

各国报告的年轻人的社会联系质量也各不相同。
参与者对他们生活中可以依靠亲戚或朋友等人在需要时提供帮助的频率进行了评分。总体而言,样本中约76%的年轻人报告说,他们经常可以依靠生活中的人获得社会支持。
以色列在社会关系质量方面排名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墨西哥和阿根廷,这表明这些国家的年轻人通常对获得帮助充满信心。
相比之下,日本和土耳其的年轻人报告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
3.3 59个国家/地区的绝望死亡率
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在调查的59个国家/地区的样本中,每年平均绝望死亡人数为每100,000名(15岁及以上)中有23人。在像英国这样的国家,这相当于每年大约有12,500例可预防的死亡。
格林纳达绝望死亡人数最少,每100,000人中有4人,而斯洛文尼亚的绝望死亡人数最多,为每100,000人中有53人。

上图显示了2019年绝望死亡人数的排名,按地区分组并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斯洛文尼亚的比率最高,其次是圭亚那、美国和立陶宛。格林纳达以及安提瓜和巴布达的费率最低。
大多数北欧国家(如芬兰)和中欧和东欧国家(如斯洛文尼亚和立陶宛)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北欧国家在欧洲绝望死亡人数排名中名列前茅,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这一事实构成了一个谜题。
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绝望死亡人数也高于平均水平,与中欧和东欧国家相当。在采集样本的六个亚洲国家中,韩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得分最高的两个案例,主要是由于自杀率高。
地中海和拉丁美洲国家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结语:今年的世界幸福报告的关键发现包括人们对他人的善意过于悲观;我们的幸福感取决于我们对他人善意的看法,以及他们真正的善意;在COVID-19期间,世界每个地区的仁慈都在增加,当社会更加仁慈时,受益最大的人是最不快乐的人。
想说的是,幸福有时是相互的感觉,幸福可以是一个人的独爽,可以是两个人的开心愉悦,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欢乐共享。从现在开始,珍视当下每一寸幸福吧。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69596928
编辑 | 人格与社会课题组徐前、黄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