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理论已死?不,他的影响仍无处不在

  • 作者:万千心理
  • 来源/出处:万千心理图书
  • 发布时间:2025-07-14
  • 访问量:26

1939年9月23日,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伦敦逝世。《纽约时报》曾有一篇报道,引用一些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弗洛伊德理论由于缺乏科学实证的基础,已经被学院派心理学抛弃。

虽然弗洛伊德仍然是大众眼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代表人物,但事实上,在大学的心理学系课堂上,弗洛伊德似乎已经只是心理学史上一个遥远的名字。

然而,如果因此而简单地认为弗洛伊德理论不再属于心理学,显然有失偏颇。精神分析不只是一种心理疗法,也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理论方法。确实,当代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已经与弗洛伊德的疗法大有不同,但“移情”、“阻抗”、“防御机制”等弗洛伊德创造的术语仍然非常重要。

在今天的大学心理系中,精神分析只是多种心理疗法中的一种,很少会有一门心理学本科课程专门教授精神分析,甚至心理动力学疗法。但打开任何一本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甚至社会心理学教材,你一定能发现弗洛伊德的术语。每个心理学系的大学生也一定能说出一两个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对于心理学的意义,就像牛顿对物理学的意义。物理学课程中会介绍牛顿的理论,但不会止步于此。同样,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成为了很多后续理论的基础。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没能像牛顿的理论一样通过科学研究进行测试。

依恋理论是目前心理学最流行的理论之一,其根源正是弗洛伊德对人类早期情感关系的关注。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与早期养育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年后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认识。研究证明,依恋理论对成年人亲密关系的理解相当准确,这一理论也被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所接受。

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然而,如果直接问被试来是否存在防御机制,显然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自己在防御;即使意识到了,也很难承认这一点,人们往往会否认自己在否认。因此,心理学家使用罗夏墨迹测验这样的投射测验,来绕过人们的无意识防御,并开发出一套测验评分标准。然而即便如此,对防御机制的科学研究仍然困难重重。

依恋理论是目前心理学最流行的理论之一,其根源正是弗洛伊德对人类早期情感关系的关注。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与早期养育者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年后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认识。研究证明,依恋理论对成年人亲密关系的理解相当准确,这一理论也被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所接受。

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然而,如果直接问被试来是否存在防御机制,显然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自己在防御;即使意识到了,也很难承认这一点,人们往往会否认自己在否认。因此,心理学家使用罗夏墨迹测验这样的投射测验,来绕过人们的无意识防御,并开发出一套测验评分标准。然而即便如此,对防御机制的科学研究仍然困难重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了研究无意识的新方法。例如,内隐联想测验通过对特定刺激物的反应时长,来测量被试对这一刺激的内在态度,比如是否对特定人群存在偏见和歧视。

大脑成像技术则帮助研究者测量被试 “无意识”的恐惧、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以及大脑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机制。由此,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位于大脑的不同部分。

在心理治疗领域,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技术、释梦技术或许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其他方法代替,但他开创的50分钟的心理治疗时长,对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的关注,以及理解内在冲突的目标,仍然在心理治疗中起到基础的作用。而在整合多种心理疗法的趋势下,精神分析仍然是心理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影响或许已经不太明显,但仍然深远而无处不在。即使在这个高度重视实证研究的时代,他的理论仍然以各种形式发挥着作用,并扩散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

编译来源  psychologytoday.com,Freud’s Not Dead; He’s Just Really Hard to Fin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ftCPT7WGkIJ1nhf_KNeCQ

编辑 | 人格与社会课题组黄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