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工业革命,都是谁干的?没有工业革命会怎样?

  • 作者:
  • 来源/出处:中西ABC
  • 发布时间:2025-09-20
  • 访问量:109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年-1850年)发生在英国,是蒸汽机(瓦特)为代表的机械化,机械化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生产力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跃,让世界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1900年代初)进入电气时代,标志是发电机和内燃机的普及,由美国、德国双雄引领,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特斯拉在交流电系统的特殊贡献,诞生了通用电气、福特汽车。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奥托发明了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发明了汽油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诞生了奔驰、宝马、奥迪,化学工业的巴斯夫、拜耳,汽车、飞机、轮船、电话。

第三次工业革命(1940年代-今)进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原子能、生物工程、互联网为主导,自动化、信息化成为了核心。

1945年9月,杜鲁门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宾夕法尼亚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45年7月,美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0年美国,激光器问世;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1981年,美国发射了第一架航天飞机;1972年,美国科学家成功进行了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国首次合成了DNA分子。

1980年以前,美国以制造业和工业为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工业污染的问题。里根上台开始,美国悄悄地启动了另一种经济模式,即金融业和高科技的融合。与此同时,工业和制造业迅速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始了信息革命。美国凭借其在信息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了旗手,而硅谷则成为了信息革命的源头。

硅谷位于加尼福尼亚州圣克拉克山谷地区,是半导体和电脑制造的主要集聚地。硅谷的兴起,归功于电子工程师肖克利,肖克利辞去了贝尔实验室的工作,找来了八个人回到老家加州创业,创立了仙童半导体,成功研发了第一个商用集成电路(芯片)。后来这八个人陆续离开了仙童半导体,创建了ADM、英特尔、国家半导体等赫赫有名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的半导体工程师又效仿前辈,纷纷在硅谷创业,这些公司包括谷歌、脸书、苹果、雅虎、思科,集成电路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启。

第四次工业革命(2023年元年),将串行算力提升为并行算力,也就是人工智能。

最有代表性的是英伟达GPU,引领者是美国。中国依然是模仿者,美国在芯片设计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全球90%以上的高端芯片的设计来自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苹果,苹果A系列芯片、电脑的英特尔处理器、AI运算的英伟达显卡。

制造环节双巨头:台积电、三星,垄断了全球80%以上的先进芯片制造。台积电目前已经量产3纳米芯片并已突破2纳米技术,三星在美国新建的4纳米芯片工厂,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据半壁江山,而SK海力士的HMB4内存,已经超越了三星,这两家垄断了高端存储芯片。

荷兰阿斯麦极紫外光刻机(EUV)则是神一样的存在,第一台2纳米光刻机已经交付给了英特尔,EUV重180吨,10万个精密零部件(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一个零部件都得花十年时间研究。4万个螺栓,4000多条线路,超过两公里以上的软管线,全球5000家供应商。

光安装调试就需要一年左右,德国的蔡司镜头,日本的特殊复合材料,瑞典的精密机床,美国的光源、先进控制软件,整个光刻机里,荷兰腔体和英国真空占了32%,美国光源占了27%,德国的光学系统占了14%,日本的复合材料占了27%,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举国之力都完不成。

如果说,60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如果说,60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想要的是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SxaDTe7-yA7f1b51WX9jw

对比阅读:

张维迎:中国人在最近的五百年里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几乎为零https://mp.weixin.qq.com/s/XcisLV0wWXkPU040ay4EIw

张维迎:自由秩序是一种责任.pdf

打破西方叙事|| “中国错过了科学革命”?——兼驳张维迎https://mp.weixin.qq.com/s/-syAuYezqU67lOWBOKXzGA

打破西方叙事__ “中国错过了科学革命”?——兼驳张维迎.pdf

编辑 | 人格与社会课题组黄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