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2035年后中国获诺奖越来越多

  • 作者:饶毅
  • 来源/出处:十点公社
  • 发布时间:2025-10-09
  • 访问量:61

自由评论编者按:10月9日,历来以敢言著称的生物学家饶毅表示:“日本获诺奖的高峰期在2000年至2040年,之后下降。这种变化是因为日本在2010年至2040年的政策和文化性错误,导致日本科学不仅在国际相对退后,而且不如自己之前的历史。到2050年,中国因为科学发展的程度和时间,而相应的诺奖数量超过日本。”

从留言来看,不少人非但不认同饶毅的预测,而且拿出2013年黄维的预测来表达嘲讽之意。这背后其实说明相当一部分其实对于中国教育、科学的悲观态度。与他们的悲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国教育、科学持乐观态度。公允地说,无论乐观、悲观,都是一种态度或倾向,本身没问题,但如果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甚至罔顾现实,那就本末倒置。

无论教育还是科学,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有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远远迟于日本,故日本在今天持续出现诺奖得主,其实是过去多年日本教育和科学事业持续努力的结晶。同样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教育和科学的投入持续增加。假以时日,只要中国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开放、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相信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过程终有一天在未来数十年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这点来说,饶毅的预测或许会让不少悲观的人难以接受,但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来看,他的预测是有道理的。(十多年前,饶毅曾预测屠呦呦具有获诺奖的希望,一度遭到许多人反对,但最终他的预测是对的。)


二十五年后日本反思:为什么开始被中国超越

文/饶毅

(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著名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理学部主任、生物学讲席教授,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来源/饶议科学

2035年之后,中国因为科学发展,不断出现重要的发现和发明,从而也顺其自然逐渐获得诺贝尔奖,以后越来越多。

日本获诺奖的高峰期在2000年至2040年,之后下降。这种变化是因为日本在2010年至2040年的政策和文化性错误,导致日本科学不仅在国际相对退后,而且不如自己之前的历史。

到2050年,中国因为科学发展的程度和时间,而相应的诺奖数量超过日本。

那时,理性的日本人会反思(不理性的只会怪其他人):日本不够重视年轻人,不够支持年轻人独立,是否一大问题?

还是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中国本来就是大国,日本本来就是学中国,出现一百多年日本超过中国才是偶然,而2050之后各方面日本落后于中国是理所当然?

那时,我88岁,可以看这篇文章的预计是准确、还是离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1ZU2oUL1IloFb0EaKgqw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HijgxBDFcmgvceNrRP_eA

编辑 | 人格与社会课题组黄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