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基科班20年庆典 96岁杨振宁连发三问
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创建于1998年,已有5人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斯隆奖”
来源:《新京报》 2018-7-15 王俊
昨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举行,96岁的杨振宁作为清华物理系的“老朋友”,对“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不太成功”提出三个问题。
基科班5人摘得“诺奖”风向标奖
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1998年创建。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介绍,基科班的建立是为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人才,为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其他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理科素养的新型人才。
课程设置方面,基科班重视数学物理基础,课程设置包括18门物理和数学主干课,其中9门物理课、9门数学课。师资方面,聘请多名优秀教师授课。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在2004年秋季学期,为物理系大一新生140多人上《普通物理》。据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阮东回忆,杨振宁每周一次给学生答疑,自己出考卷、参加巡考。
记者了解到,基科班早期毕业学生培养已有不少脱颖而出,朱邦芬举了一个例子,基科9班55人中有17人在一流机构任教,包括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有5名同学获得美国Sloan奖(斯隆奖),这一奖项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学堂物理班毕业生全部国外深造
学堂物理班是2009年9月正式开设,在继承基科班育人特色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朱邦芬介绍,设置学堂物理班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必须改变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阶段;为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困境;社会对高教界,特别是清华北大培养人才质量不满……
学堂物理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物理学家,并带动全校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朱邦芬表示,从2009年9月学堂物理班开办至今,已毕业7届154位同学,全部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其中在国际顶尖大学的占比很大。
现场:杨振宁三问“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在庆典活动现场,清华物理系的“老朋友”杨振宁现场表示,自己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方才朱邦芬院士很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年来毕业生们的可喜成就,这是大家非常高兴、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杨振宁说,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为何培养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
“对于创建(培养)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这件事,是值得讨论的。是不是有这个现象?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这三个题目是值得大家讨论的。”杨振宁表示。
2005年,钱学森曾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回应“钱学森之问”,2009年国家推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旨在培养中国的学术大师。2009年清华的学堂物理班就是“拔尖计划”的一部分。
近几年,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今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透露,“拔尖计划2.0”呼之欲出。与此前相比,去掉“试验”二字,并首次增加人文学科,拓围到文、史、哲、经济,实现全覆盖。吴岩此前曾表示,“10年的试验计划可以叫做‘探路者’,现在我们不用再‘试验’了,我们开始有经验、有底气继续做2.0版”。
原文链接:清华基科班20年庆典 96岁杨振宁连发三问-清华大学
杨振宁连发三问 96岁老人依然心系国家科学事业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回应“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学堂物理班2009年9月正式实施。
7月14日,清华大学举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出席庆典并抛出了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的问题,希望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杨振宁说。
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了解到,杨振宁曾参与基础科学班、学堂物理班工作,2004年秋季学期,杨振宁为物理系大一新生授课,每周4学时,并安排亲自答疑时间。
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王亚愚透露,2018年学堂物理班将有新变化,更名为“叶企孙班”。
他向澎湃新闻介绍:“叶企孙班将有两个变化,第一,改变以往大一一年预备班的方式,希望从选拔阶段就能将全国最好的高中生招入叶企孙班。第二,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叶企孙班的学生培养、师资聘用方面。”
据介绍,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创建于1998年,2008级进入学堂计划。基础科学班毕业生中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稳定在90%左右,目前已有5名同学获得美国Sloan奖。10年中已有7届共154位同学从学堂物理班毕业。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表示:“清华大学坚持‘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努力增强培养方向的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有原始创新,有引领世界的成果”。
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对基础科学班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基础科学班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方针,其人才培育特色主要体现在“强化数理基础、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学生拥有多次选择自由、配备雄厚师资力量”四个方面。
目前,基础科学班9班的55名毕业生中,有17人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流机构中任教职。学堂班则“继承了基础科学班的育人特色,但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与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朱邦芬教授如是说。
目前,基科班和学堂物理班已成为清华物理系学术声誉的一张“名片”。
7月15日-21日,清华大学物理系还将举办斯隆论坛、交叉学科论坛、物理论坛、数学论坛、计算机论坛、天文论坛和行业论坛等校友活动,近70位基础科学班和学堂物理班校友返校,和参会人员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相关新闻
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校长 杨振宁任校董会名誉主席
4月份以来,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云谷校区开工建设、首次全球招聘启动……西湖大学的各种好消息不断。这所誓言比肩北大清华,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网红”大学又有了新消息。
记者从西湖教育基金会了解到,16日在杭州召开的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经校董会投票表决,施一公当选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而此前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马化腾、王健林等也将担任荣誉校董。会议还任命许田、仇旻为西湖大学副校长,批准了西湖大学2018年预算及发展规划。
今年1月,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以赴筹办西湖大学。他在昨天的竞聘演讲中说:“办好西湖大学是我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我已经做好准备,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带着全社会、国家、政府和全体师生员工的重托,使西湖大学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根据《西湖大学章程》,西湖大学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校董会任命,对校董会负责。据介绍,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西湖大学第一届校董会成员候选人由西湖教育基金会推荐、地方政府推荐、顾问委员会推荐、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学生选举等程序产生。
同日,美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美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月华成为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之一。牧原股份发布晚间公告,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对应的相应数量股票,捐赠的具体股票数量以过户时的股票价格确定。
目前,西湖大学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已入学,2018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30名。西湖大学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澎湃新闻)
原文链接:敬佩!杨振宁连发三问 96岁老人依然心系国家科学事业
编辑 | 人格与社会课题组黄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