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新闻稿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公众号,转发至网站时有改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2_YZHkmpgaTEMaLM30cNg
2022年9月6日上午10点至12点,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在心理学院412室召开了2022秋季学期第一次工作会议。人格与社会所所长郭永玉教授、副所长杨莉萍教授、顾雪英教授、赵凯副教授、纪婷婷副教授、丁毅老师、张冀琦老师、韦文琦老师出席会议。部分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莉萍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杨莉萍教授向全体研究生同学一一介绍了出席今天会议的老师,并简要的说明了此次会议的初衷:为了进一步促进所内师生的相互支持和团结,充分发挥“研究所”这一机构的沟通和促进作用,合理分配和使用所内外资源,做到及时互通信息,强化合作研究,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
郭永玉教授对今年刚刚入学的新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了心理学院与人格和社会研究所的常规工作,以及人格和社会研究所名字的由来,还表达了对未来研究所发展的期待与愿景,并提出强化所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工作规划。
赵凯副教授以暑期培训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企业方面的应用,再结合自身丰富的企业培训经验,指出目前企业的心理需求日益增加,心理学正被时代和人民迫切需要,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顾雪英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工作主要集中在职业指导和生涯测评,通过“枣核”型比喻鞭辟入里地解释了心理咨询、发展心理学与潜能开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分享了她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经验,指出生涯规划教育对“小初高”年龄群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顾教授认为心理学从业者应该肩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代议题,助人走出困境,走向幸福。这也是她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三十余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丁毅老师介绍了自己聚焦的研究方向及相关工作。针对前面讨论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现状,他指出这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不仅是个体层面的。
纪婷婷老师认为前辈老师们成熟的研究体系让她获得了颇多启发,并期待未来研究所能有定期的学术活动。同时,还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简要介绍。
张冀琦老师认为所里小型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增强前辈老师、青年老师、同学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就能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做研究。
韦文琦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求学、工作经历,对于研究所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听完老师们的分享,同学们意犹未尽,心怀钦佩。王阳、曾昭携、朱政光、宋丹丹、诸钟烨等同学踊跃发言,主动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分享在心理学院的所思所得,同时表达了对所内日后更加紧密的学术交流的期待。
最后杨莉萍教授为会议做了总结展望,期待在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这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科研大家庭里,所有成员相互沟通,彼此支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大家共同携手,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