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

  • 作者:胡小勇,徐步霄,杨沈龙,郭永玉
  • 来源/出处:心理科学
  • 发布时间:2019-11-21
  • 访问量:1880

摘 要: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关键词:贫困阶层 心理贫困 社会认知倾向 稀缺心态

文献下载: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