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中国智慧——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 作者:高申春,侯东辉
  • 发布时间:2019-04-13 20:29
  • 访问量:2498

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中国智慧

  精神分析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思想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的维也纳,20 世纪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并得到发展。在它兴起后不久,我国思想文化界很快就有所反应。但是,总体而言,由于社会变革及政治生活等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早期对精神分析的传播和研究是断续的和零散的,而且一般说来是被动的,虽然也由此为后来成规模的主题化研究提供了必要背景。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精神分析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一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大规模地涌入我国,在事实上形成各种形式的“弗洛伊德热”,却又在理论上被视为“洪水猛兽”。这是一个类似恩格斯说的“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车文博教授以思想家的高度、科学家的态度和心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敏锐地指出,对弗洛伊德主义必须一分为二地给予正确评价和科学批判。他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不仅厘清了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实质,而且在思想上超越了弗洛伊德主义,从而不仅奠定了中国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理论研究的基础,而且在精神分析作为世界性的思想运动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他首先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系统展开关于“无(潜)意识”及其历史、本质、特征、种类、机制、作用等的研究,获得一系列决定性的结论,集中反映在1987年出版的《意识与无意识》一书中,拉开了中国关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系统研究的序幕。他的研究工作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的,而是坚持史论结合的方法论原则。所以,与他的理论工作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是他对原始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消化和吸收。1988年,他编辑出版两卷本的《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在当时第一手资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中国弗洛伊德主义研究提供了较系统、权威的原始文献。在此基础上,作为史论结合方法论原则的产物,他于1992年主编出版近百万字的《弗洛伊德主义论评》,既客观地刻画了弗洛伊德主义的全貌,又科学地评价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并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主题化。学界普遍评价本书是中国“弗洛伊德主义的百科全书”,境外学者则评价本书为“迄今中国学者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高成果”。1998年,他又编辑出版五卷本的《弗洛伊德文集》。这是汉语学术背景中最系统、最权威的弗氏原典,为中国弗洛伊德主义研究提供了据以工作的最值得信赖的历史文献,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于2000 年在台湾出版11卷本繁体字 版,又分别于2004年出版8卷本、2014年出版12卷本的修订版。 此后,已是耄耋老人的车文博教授依然心系学术,跟踪文献,笔耕不辍。事实上,在《弗洛伊德主义论评》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

  进入21世纪后,无论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而言,还是就科学研究的具体学术环境而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外交流的规模、文献获取的途径、学术出版的繁荣等外部条件,都远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所可比拟的。就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研究而言,各种翻译作品和研究成果以加速度的方式陆续面世。但是,在这个局面中,相对于这种以“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表面的繁荣来说,对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作为整体的系统把握更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内容广泛的研究资料,若要从中整理出原理性的基本规律绝非易事,它所要求的,不只是个人的兴趣和热情,还要综合驾驭的智慧和连续地经年累月的、其艰辛的程度怕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探索。正是在这个背景中和在这个意义上,令我们感到欣慰和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郭本禹教授。

  他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精神分析在我国的引进、传播、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历史,将这个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高潮,即“五四”运动前后、20世纪80年代前后、21世纪初前后,又分别以哲学界、心理学界、文学界、医学界、临床应用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加以说明,从而在纵横两个维度上勘定了中国关于精神分析及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路线图和地形图。此外,从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个方向和两个维度,尝试逻辑地把握全部精神分析运动的整体,见解独到,极富创造性。

  正是基于以车文博和郭本禹为代表的两代学人的不懈探索与实践,《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应运而生,将我国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研究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进一步凸显了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中国智慧,它贡献给世界的,必将是 一部划时代的经典。

洛伊德主义研究的全景图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的写作,自始至终贯彻总主编车文博教授提出的两个高标准要求,他将这两个要求具体解说为本书力求实现的两个主要特点:(1)突出一个“新”字,即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有新观点、新资料、新内容,使其体系全新化;(2)贯彻“三结合”,即弗洛伊德主义研究与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西方现代哲学相结合,弗洛伊德主义理论阐述与论评相结合,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现在,不仅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两个标准或特点都在书中实现了,而且,我们惊奇地发现,全书因为这两个标准或特点的实现,在整体上还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说上述两个特点或标准一开始就规定了本书构思和写作的“精品”意识,那么,本书因此实际成书之后只有以其规模和体系才能显现出来的效果,更突显了它在精神分析运动作为世界 文化史背景中的地位和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本书的地位和价值。

  第一,科学性。全书的写作坚持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广泛收集原著,充分理解作者的本意,同时尊重并广泛参考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手研究文献。

  第二,系统性。全书就内容而言几乎涵盖了从弗洛伊德主义诞生起直到21世纪初的当前发展趋势,其中对很多历史环节的挖掘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第三,权威性。本书的内容和体系表明它在现代构成中国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百科全书,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是不可替代的。包括主编在内的全部作者队伍的素质也是本书权威性的保障。从此以后,任何关于精神分析或弗洛伊德主义的研究工作、包括实用性的具体操作,都可以以本书为基础或背景而取得进展和实效。

  第四,典范性。从前面相关背景的交代可以看到,本书是我国三代学人历经近10年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成书实属不易。可以想象,如此大规模的著作,单凭个人的力量怕是难以完成的。作为我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学科科学共同体联合协作的产物,本书不仅从内部体现了我国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学科薪火相传的优秀学术传统,而且为其他科学共同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协作典范。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总主编:车文博 郭本禹

第一卷主编:常若松

第二卷主编:郭本禹

第三卷主编:郭永玉

ISBN:978-7-5444-7550-1

函套装定价:600元

ISBN:978-7-5444-7275-3-01

第一卷定价:188元

ISBN:978-7-5444-7276-0-01

第二卷定价:198元

ISBN:978-7-5444-7277-7-01

第三卷定价:188元


(本文节选自:精神分析运动中的中国智慧——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高申春,侯东辉,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17(1),141-144.)